1.2万亿美元搞基建,美国想当“基建狂魔”?

19.11.2021  19:46

  原标题:[解局]1.2万亿美元搞基建,美国想当“基建狂魔”?

  来源:侠客岛

  美国又打算给国内基建更新换代了。

  最近,美国众议院通过总额高达1.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用于修复更新国内老化的道路和桥梁、供电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此前的预算是4万亿美元,因为民主党内分歧和共和党阻挠,钱被砍掉了一大半。虽然是个大缩水的方案,但终究是出炉了。有美媒说,这是拜登的“巨大胜利”。

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投票现场(图源:外媒)

  一

  去过美国的人,大多看不上当地的基础设施。

  “美国的机场简直像垃圾场。”“纽约地铁难道是全世界最烂的地铁吗?”“这是美国?我感觉来到了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在网上,到处都是网友对美国机场、地铁、公路的吐槽。

纽约地铁的例行维修(图源:网络) 事故多发的华盛顿地铁朗方广场站(图源:《华盛顿邮报》)

  美国大部分基础设施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半个多世纪过去,很多设备老化、路面坑洼。根据达沃斯论坛数据,全美总长约658.7万公里道路中,约1/3路况欠佳;总计约612万座桥梁中,约5.6万座存在结构性不足,1/4桥梁“桥龄”超过50年;8.3万座水坝中,约1.4万座具有“潜在高危险性”。

  尽管多年来两党都呼吁要大搞基建,开出过各种数额的基建计划,但基建问题始终是美国社会“老大难”。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中,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给美国基础设施打出了“C-”的总体评分,可以说相当差了。

  对这笔1.2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拜登信心满满,认为是美国近1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政府投资,不止为美国民众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还将减少供应链瓶颈,缓解通胀压力,必将“扭转乾坤”。或许,白宫政要的脑海里浮现出昔日“罗斯福新政”的荣光。

  但现实很冷峻。这两年,由于疫情原因,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虽说有复苏迹象,但就业率低、通胀率上涨仍困扰着美国民众。民调显示,拜登支持率已跌破40%。之所以要下如此大的决心,甚至不惜将原始预算方案砍得面目全非,其中也有提振民心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给政府和民众打气,白宫又扯上了中国:“明年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2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话语间,把中国当作了基建标杆。但即使增速超过中国,要想补齐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基建欠账,1.2万亿美元真够用吗?

  仔细审视这个法案,1.2万亿美元预算中,除去6500亿美元每年正常的年度预算,真正新增的基建预算只有5500亿美元。以修路修桥为例,投入其中的仅1100亿美元,更遑论美国工程超预算是常有的事。这样七七八八打个折扣,“超级基建计划”似乎有点标题党了。

公路塌方险些酿成车祸(图源:网络) 坑洼的州际公路(图源:网络)

  二

  美国1.2万亿的“超级基建计划”面临哪些考验?

  首先肯定是资金压力。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报告称,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缺口高达2.59万亿美元。拜登最早的基建计划是2.6万亿美元,奈何美国债务情况实在糟糕,国会中反对声四起,最终逼迫拜登不得不将预算砍掉大半,这使“本不富裕”的基建资金雪上加霜。

  看到这儿,有人要说了,美国可以使上惯用伎俩“左手印钱右手花”来解决困境嘛。虽然这个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燃眉之急,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副作用,即通胀。财政赤字货币化往往是恶性通胀的前身,美国这两年光每年的财政赤字就高达2万亿美元,反对者就担心,美国基建欠账太多,大额基建计划反而会加剧通胀。此外,通过加税来筹集资金也是杯水车薪。

  相比美国每年7000多亿美元军费的“壕气”,早已破旧不堪的国内基建却总是面临拨款“难产”。

  对美国来说,搞不好基建恐怕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横在面前的难题。

  由于美国目前在用的基建设施大都建成于上世纪,几十年没有翻新、发展,基建业面临断代、断层的棘手局面,基建工程师和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严重短缺。但就在这种状况下,美国还时常对来自中国的基建企业发起限制,不允许这些中企到美国做生意。

  此外,基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严重不足,雇佣劳动成本高企,更有国内工会、环保组织等多方掣肘,美国要想成为“基建狂魔”,道阻且长。

约翰·肯尼迪机场漏水(图源:网络)

  三

  外界对基建法案也是褒贬不一。

  《华尔街日报》鼓吹称,这项法案标志着白宫罕见地在政策上取得两党胜利。但康奈尔大学研究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家普拉萨德认为,想想中国几十年在实体和软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进展,美国仅靠这项法案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基建落后的情势。

  拜登政府想通过“超级基建计划”振兴制造业,带领美国重登“基建霸主”地位,方向不算错,但真要学中国搞基建,一要资金持续投入,一茬接着一茬干,二要有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推动,毕竟很多基建项目面向未来几十年,投入高、回本慢,政府得担起这个责任。

  但在目前美国两党斗争极化的现实中,再正确的政策都会成为扯皮的目标,有的大打折扣,有的干脆不了了之,有的前后政府“翻烙饼”,成了党争牺牲品。

  大规模的基建计划并非新事。此前特朗普也曾信誓旦旦计划推出1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但结果呢?除了在边境修了一排墙,还是把难题留给了拜登。

  罗斯福当年曾雇用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最终建成了7.8万座桥梁、65万英里长的道路、700英里长的飞机跑道、1.3万座游乐场以及12.5万座军用和民用建筑,包括4000多所学校。特朗普说,这些基建项目“让美利坚散发出伟大荣光”。

  但几十年过去,“伟大荣光”逐渐暗淡,剩下的恐怕只有遥远的“梦想”了。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