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人脱贫致富不解决,就不能“小康”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不放低标准,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王宏伟、王艳明、郭刚)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在跨越发展中提出了什么新思路?在搭建创新发展平台上有哪些新举措?在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哪些新部署?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对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进行了专访。
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任务艰巨繁重但不松懈斗志放低标准
记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自我要求?
王三运: 对照国家小康监测指标体系,我省跟全国差17.4个百分点,过去10年甘肃小康平均每年进程为1.7个百分点,如果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必须达到每年3.4个百分点以上,应当说任务艰巨而繁重。但不等于我们可以松懈斗志,放低标准,而要鼓起勇气,奋发努力。我们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好中求快、“三化”并进、基础优先等“八个发展取向”,并设计了联村联户、项目带动、扶贫攻坚等“十大重点行动”,通过我们的努力,到2020年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甘肃省贫困面大,发展包袱沉重,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上,甘肃省做出了哪些新部署,提出了什么具体目标?
王三运: 甘肃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按照2300元新扶贫标准,贫困人口还有近700万,占到全省总人口四分之一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不把这700万人口脱贫致富问题解决好,就不可能实现小康。
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我们正在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1”是“一个核心”,即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保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是“两个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3”是“三个保障”,即保障贫困群众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6”是“六大突破”,即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实现突破。最近,我们专门召开会议,制定28条具体支持政策,提出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逢提必下”、人才保障、动态管理、“摘帽”激励、监督考核等6项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和任务落到实处。
积极搭建创新发展平台
抢抓机遇实现转型跨越
记者: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甘肃创新搭建的一个重要发展平台,这一行动开展以来,给全省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三运: “双联”行动从去年2月提出并实施以来,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实施这项行动的目的,就是要让省市县乡四级干部都能够进农村、接地气,到农户、抓扶贫,建立一个到2020年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700万贫困人口不脱贫就不脱钩的机制。
近两年实践证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家庭收入、农村基础设施、机关作风、干群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去年5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2.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高了1.7个百分点。就拿我联系的两个村来看,会宁县钟家岔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280元提高到2012年的4568元,翻了一番;武山县北顺村从3260元提高到5450元,增长了67.2%,预计今年两个村都将突破8000元。现在来看,“双联”行动产生的效应是多元的,我们将坚持不懈搞下去。
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访问中亚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甘肃如何建设和利用这一向西开放新平台?
王三运: 作为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甘肃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从能干的事情先做起,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论证,总的考虑是:围绕国家战略,发挥独特优势,依托空间布局,打造黄金段点。
围绕国家战略,就是我们一定要服从国家大局,特别是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五通”做工作。发挥独特优势,就是要发挥好甘肃的历史影响、通道地位、资源禀赋、人文地缘、战略平台等优势,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空间布局,就是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利用好现有的空间布局,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黄金段点,主要指重点建设“三群三区一地”,就是兰白、酒嘉、陇东三大经济区产业群,以始祖文化、黄河文化、敦煌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现代物流集散地。
构筑西部生态屏障责任重大
治理大气污染要有“壮士断腕”决心
记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构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甘肃”,甘肃省近年来做了哪些重点工作,将来有哪些新打算?
王三运: 甘肃生态脆弱性在全国都是典型的,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这些年甘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力度很大,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引洮供水等重大生态工程。今年国家又批复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两江一水”、定西渭河源区等生态治理和保护规划,为甘肃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按照国家战略和要求,把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努力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兰州市大气污染全国有名,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犹豫,不延缓,科学论证制定了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省市两级共同抓,使兰州空气优良天数大幅上升、呼吸系统疾病和流感就诊病例大幅下降。这项工作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像治理大气污染一样来抓,作为黄河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我们不能给全局添乱,不能给下游添乱,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