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超323万人参保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统筹城乡的实质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均衡城乡公共资源。近年来,成都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推进城乡制度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和城乡社会治理统筹,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样板。
这样一组数据或能说明,成都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了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近1.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年的2.63∶1降低到2014年的2.26∶1,城镇化率从2007年的62.6%增长到2014年的70.4%。下一步,成都将继续争当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4年比2007年增长近1.6倍
城镇化率
从2007年的62.6%增长到2014年的70.4%
打造统筹城乡样板
确保示范项目“耐得起看,经得起说”
成都晚报记者从市委统筹委获悉,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镇打造”的思路,成都优选出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的乡镇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片),集中试验改革新举措,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样板。2014年全市评选出了7个示范片和7个示范镇。
示范镇(片)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彭州市依托牡丹花海、绣田农庄等产业化项目,将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农户自愿有偿腾退宅基地、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承包地三权分置等改革融入到6个具体点位中,规划设计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片项目展示图,通过项目体现改革,集中展示统筹城乡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确保示范项目“耐得起看,经得起说”。
通过样板的打造,示范镇(片)带动作用初步显现。金堂县财政按照市委统筹委补助的专项资金以1∶2的比例匹配2000万元支持示范片建设,并撬动示范片内农民自筹4000万元用于“三改四进一提升”,同时将体现统筹城乡思路和办法的7个项目沿示范线串成“一线七珠”,营造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参与”的良好氛围。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制度梗阻,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症结。成都着力打开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闸门”,围绕解决“地该怎么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试点确权颁证。据统计,全市累计颁发各类产权证和股权证共计880余万本。
如何让手中的“红本子”变成“红票子”?鼓励农民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或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郫县古城镇指路村农民采取自主融资、自主整理、自主建设、自主发展、自主分配的“五自”做法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保障了农民的自主开发权、收益权。
确权之后,围绕解决“地该怎么用”,成都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截至2014年,成都农交所各类农村产权累计交易额达417亿元,交易总量居全国同类交易所第一。同时,成都还围绕解决“人往哪儿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
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
多项公共服务 让农民变“市民”
城乡之间最突出的差距,是公共服务的差距。成都紧扣“兜底”和“提质”两条主线,着力做长农村公共服务这块“短板”。
“兜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4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47.5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3.79万人。
“提质”推进公共设施标准化建设,区(市)县级、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优质教育、社保、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城乡满覆盖。
为促进农民群众在文明习惯上进城,成都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万名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推进城乡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充分利用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等载体,着力培育现代市民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增强农民的融入感和适应能力。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
原标题:成都超323万人参保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