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芳华】永世的记忆

12.05.2022  16:52

编者按:今年是西南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岁月流转,70年春华秋实,抚今追昔,盛事如约。七十载铸就辉煌,风雨兼程,艰苦奋斗薪火相传;新时代共创未来,踔厉奋发,拼搏创新豪情满怀!

回首70年,眺望来时路,我们将认真梳理办学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精神,增强办学信心,汇聚办学力量,明确办学方向,传承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西南科大精神,向着西南科大百年梦,奋力开创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网“七秩芳华”栏目将邀约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在校师生立足建校70年来的建设发展成就、重要历史事件、突出贡献人物和个人感悟感想,抒怀椽笔,乘兴挥毫,共襄盛举,擘画未来。

永世的记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那场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四年。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惨烈伤痛,至今仍然不时浮现在眼前,让我永远难以忘记。

最是令人终生难忘的,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展抗震救灾的崇高精神和英勇事迹,无不更加令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无不更加令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无不更加令人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我的课在下午第二讲,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家中进一步熟悉准备即将给同学们讲的课程。我居住的宿舍虽然在一楼,但是仍然感觉到了地震的强大冲击力,仍然感觉到大地的剧烈颤抖,整个身子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的,根本站不稳,一种莫名的恐惧顿时传遍全身,不知如何是好。


学校检查受损情况

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当时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到“轰隆隆”的巨响,看到地板的颤抖。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所有的通讯几乎全部中断,手机等移动通信全都无法接通。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才反应过来是地震,后来才得知地震等级很高,而且震中就在离绵阳不远的汶川。

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后很短的时间里,就有受伤的学生被紧急送到离农园不远的校医院,并且越来越多。我亲眼看见,在医院大楼外避险的医生们义无反顾地冲回还在不断摇晃的医院大楼,紧急抢运医疗器械、药品、病床等医护必需品,并对受伤人员立即展开急救工作,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

在焦急和惶恐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色也逐渐暗淡了下来,又到了往常该吃晚饭的时间了。可是,水停了,电停了,天然气也停了,然而最令人不安的是余震还在不断发生。一时间,真不知如何是好。


学校深夜用柴火为学生煮面条

万万没有想到,学校领导和后勤集团全体职工想尽千方百计,在停水、停电、停气的情况下,食堂师傅们不顾个人安危,一次又一次地冲进食堂,抬出大锅,取出碗筷,搬出鸡蛋和面条,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原始的办法很快就搭建好了简易灶台,生火做饭。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气,后勤集团的职工们就到老区、新区、西山校区到处拣拾柴禾,源源不断地运往食堂。就在距离地震发生仅仅几个小时后的傍晚,让全校师生员工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和鸡蛋。

经过水电中心职工们的奋力抢修,5月13日凌晨,学校老区和新区的路灯终于亮了,断电十几个小时的校园一下增添了许多生气。5月13日中午,四食堂已经开始供应馒头、米饭和素菜。5月13日下午6点,天然气也恢复通气了,据说五食堂的3位师傅为了赶时间,并且担心随时会停气,做馒头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5点多钟,一鼓作气做了两万多个馒头,让人赞叹不已。5月14 日中午和晚上,四食堂和五食堂分别恢复了刷卡用餐,秩序逐渐恢复常态,大家重新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猝不及防的地震发生时,很多同学都来不及随身携带更多的衣物,大多数人都只穿了一件衣服。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12号白天还是艳阳高照,到了晚上,天空忽然下起了雨,不少同学都没有抵御风寒的衣物,有的冻得瑟瑟发抖,使原本已经遭受重灾的人们的生活更加艰辛。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学院的陈海焱院长冒着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危险,亲自带领几个身强力壮的同学,迅速冲进学生宿舍楼,抢运出了一些衣服和被盖,给大家遮挡风寒,让同学们感动不已。

后来,随着抗震救灾形势的好转,学校的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然而不幸的是,我所居住的房屋与许许多多的房屋一样严重受损,须加固后才能居住。正当我“山穷水尽”的时候,由于我们的系主任王卫红老师家的房子受损较轻,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可以居住”,在王老师的热情邀请下,我就暂时告别了同学们,搬到王老师家临时居住。在王老师家,我们一起煮了些腊肉、香肠、米饭,送给同学们吃。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太感谢老师了,这是他们吃到的最好吃的饭菜,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帮助大家避灾提供必要的物资,王老师还积极联系一位从事户外用品公司的老同学,希望他能为大家捐赠几顶帐篷。没有想到,她那位身为民营企业老板的同学竟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即通过空运,无偿给我们学院捐赠了20顶帐篷。在收到帐篷后,学院领导立即把帐篷分发到最需要的部分学生和教师手中,令大家感动不已。

后来,我和学校师生一起投身到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中。在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时,尽管天气非常炎热,工作很杂很累,压力很大,但是,我仍然感到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纪念。

令人喜悦的是,学校统一安排的灾后重建施工队伍加班加点工作,我于7月初重新搬回农园宿舍,真是感到无比温馨和幸福!生活这本大书,终于又翻开了的崭新的一页……

校园近景

如今,十四年的光阴悄然逝去。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多年来,学校不仅很快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而且,学校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衷心祝愿历经磨难的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丽明 编辑)(作者系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