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沟里长出一间“图书馆” 藏马沟的花见书栈

17.07.2015  16:54

  

  花见书栈二楼的小书吧里,一位客人正在读书。 刘涛 摄

  □本报记者 张珏娟 张良娟

  “这本《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小朋友都在看的书,很适合你和同学们看。”7月15日下午4点过,位于崇州市道明镇红旗村藏马沟的花见书栈里,书栈主人杨黎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给跟妈妈来这里的小姑娘黄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以书会友。”出于自己读书的爱好,2012年,崇州市民杨黎在红旗村藏马沟流转了一亩土地,在山沟里建起一间书房,起名“花见”。3年来,原本只作为家庭书房的“花见”不断扩容,成为藏马沟里的“图书馆”。

  从1到3,家庭书房变书栈

  沿着盘山小石阶爬上“花见”,庭院里凉风习习。大门正对面的一楼小书吧里,两排书架上摆满了人文、地理、旅游、历史类书籍。书架旁一个小吧台提供茶水、咖啡,一位年近40的男士正坐在桌子旁捧着一本《大师难忘的事儿》读得津津有味。

  在“花见”,书架上的书供所有人免费借阅。“如果点茶水要收费,不点也没关系。”杨黎告诉记者,2012年5月,“花见”正式落成,她把家里的藏书搬进了小书吧。“原本只想作为一个家庭内部的分享空间,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但朋友带朋友,喜欢‘花见’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只能对外开放。”“2013年第一次路过‘花见’以后就经常来,一个月两三次吧。”读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周边农家乐很多,但是这样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却让自己很惊喜。和王先生一样,来“花见”的大都是爱读书的常客。“平时人少,周末会有近百人。”杨黎说,由于读者不断增加,“花见”不得不扩容。2013年和2014年,“花见”第二间和第三间小书吧陆续开张。

  这个开在山沟里的小书吧还改变了邻居小姑娘黄佳的业余生活。“妈妈在这里打工,我做完作业就会过来找书看。”黄佳说,自己还告诉同学,这里有很多书可以看。

  图书馆扶助,小书栈还要变身

  “‘花见’现在最愁的是缺书。”对杨黎来说,“花见”的茁壮成长,让她又喜又忧。

  花见书栈如今藏有1000多本书。“一部分是我自己的藏书,一部分是崇州市图书馆赞助的。”杨黎告诉记者,崇州市图书馆从下架图书里精选了一部分免费赞助给花见书栈。不过这些还没能满足不断扩容的“花见”,在去年新落成的第三间书吧里,只零星地放着几本杂志。“成都市有关部门正在策划推进从经费和资源上扶持民办图书馆的事宜。”成都图书馆馆长胡建强曾先后两次考察“花见”,他告诉记者,如果相关政策推出,“花见”可以申请与国有图书馆开展合作。“比如我们可以把部分书籍定期在‘花见’这样的民间图书馆流转。”“因为资金和场馆建设问题,国有图书馆要开到乡村成本会比较大,但是交由社会力量来做,刚好可以填补有些区域的读书空白。”在胡建强看来,“花见”这样散落在民间的书栈,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有益补充,值得鼓励和推广。

  不过,“花见”光扩容已经不能满足常客的需求。“如果能多开展一些主题文化活动,就更好了。”王先生提出自己的新期待。今年,杨黎也有意识的尝试着与崇州市图书馆开展互动活动。“今年我们成立了罨画悦读会,每个月定期在崇州市图书馆开展电影分享会、诗词鉴赏会等分享活动,把乡村里的阅读与城市里的读书有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