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走进“中国绸都”四川南充
南充向采访车队赠送当地丝绸礼物。
南充一丝绸厂车间内工人师傅正在忙碌。
李后强教授现场建言献策。
中新四川网6月29日电 (记者 刘忠俊)6月29至30日,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采访车队抵达第5站“中国绸都”四川南充市,探秘当地厚重的丝绸文化,将中国元素和南充“丝绸源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
南充市市委常委胡斌介绍称,5000年前,蚕神嫘祖就在嘉陵江畔教人们栽桑养蚕,秦汉时期南充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美誉,唐宋时代南充丝绸空前繁荣。近代,南充又有“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的盛况,先后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国际金奖,被授予“中国绸都”称号和“丝绸源点”。
据了解,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新华社联合外交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国家旅游局等部委主办的“一带一路全球行”大型跨国活动。车队将开展“行进式报道”,实地探访、全程纪录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度考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发展需求,举办论坛、双边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国际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建议,南充可建一个国际丝路源点公园,再办一个中欧丝绸培训学院,或每年举办一次丝路源点论坛,大力推进丝绸产业创新解决具体问题,并打造丝绸产业链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区。“应在嘉陵江沿岸多栽桑树,把桑树作为南充市树等。”李后强还建议称。
据悉,此次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车队将先后穿越中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南充)、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横跨丝绸之路沿线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捷克、德国、荷兰等12个国家,历时3个多月,行程2万多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