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众智 攀高峰 创一流——写在西南科技大学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之际

03.06.2022  15:57

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夏条绿密,朱萼灼灼。

五月,刚走,留一地花香;六月,未央,染满目青翠。

在西南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来临之际,6月2日,初夏的西南科大校园里,热情而灿烂的紫红三角梅,携明媚的阳光和微风正好,线上线下迎来了多位尊贵的客人:50余名院士和知名专家加盟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组成学校发展的顶尖“智囊团”,进一步创新思路,汇智聚力,加强与战略科学家的联系链接,既为学校的战略规划、学科布局、重要改革举措等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也为学校面向国家和社会争取重大资源提供支持,更为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和中国(绵阳)科技城重大需求能力,助力学校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南科大力量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汇众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成立大会宣读了“关于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决定”。中国工程院范国滨院士受聘为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包信和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等受聘为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傅依备院士、胡思得院士、乐嘉陵院士、李幼平院士、彭先觉院士及学校老领导万朴、吴坚、王俊波、肖正学、楚士晋等受聘为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高级顾问。

会议就《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章程(草案)》的起草背景、框架和主要内容、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进行了解读,指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是为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专家智囊作用,提高学校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科学性、战略性、引领性和可行性,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出席会议的教育部高教司、省教育厅、绵阳市委有关领导向我校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表示祝贺,向院士专家对四川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西科技大学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西南科大扎根科技城,服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高度肯定和赞赏。

成立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董发勤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他说,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学校发展,2021年在学校现场召开的省委专题会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都强调要大力建好地处绵阳科技城的西南科技大学,对学校寄予殷切期盼,希望学校在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上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董发勤表示,学校发展70年来,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同频、与教育改革同向,履践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担当。他说,“开放包容、携手共进,是西南科大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是学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壮美画卷上镌刻的鲜明印记”。当前,学校正凝心聚力推动“十四五”事业新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向着国家“双一流”目标奋进。

会议指出,学校成立以24名院士领衔、来自党政军民学各领域的50位专家共同组成的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接续智脉绵延的好传统,开启共商西南科大美好未来的新里程。全校师生借智借力,倍感荣幸,也更增强了学校拼搏创新、风劲帆满、乘势而上、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将加强战略性思考,做好系统性工作,加快改革创新的发展步伐,早日实现“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率先发展师资队伍、率先推动高水平国内国外对外合作”三个“率先目标”,切实履行好西南科大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四川高质量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使命和责任,开拓奋进,勇毅前行,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奋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新局面。


攀高峰: 借智借力砥砺探索

成立大会后举行的战略咨询会上,董发勤以《立德树人守初心    笃定目标创一流  力争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做出大贡献》为题,回顾了学校砥砺探索70年的办学历程、共建与区域产学研办学和军民融合协同育人特色30载奋进前行、高水平大学初具雏形的建设成效,展望了学校“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的宏伟蓝图,从持续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转型升级、开放协同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奋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等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提出了新时代西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四个议题: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思路与路径、构建雁阵式先锋学科分级体系的方式、打造以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团队群组新机制和打造科技城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举措。材料学部分享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立足中国(绵阳)科技城,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双碳战略为新契机,彰显国防军工特色,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考。

会议指出,当前,学校坚持非均衡重点发展,集聚区域和学校优势资源支持冲击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探索一流学科“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从以本科生为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转向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布局急需专业、新兴专业,确保专业建设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持续深化“局省共建、省部共建、董事单位共建以及对口支援”四维共建体制机制,加快打造科技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输出地”。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立足“科技”,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大作为。合纵连横,开放联动,人才共享,协同创新,精准凝聚战略科技人才,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聚力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战略科技力量云集。会议指出,刚刚闭幕的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同时正在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将西南科大建设成为与之匹配的“一流大学”,既是中国(绵阳)科技城补齐高等教育短板的紧迫要求,也是补充完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力举措,更是加快促进中国(绵阳)科技城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为建设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注入创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为此,董发勤表示,学校将全力抢抓战略机遇叠加的窗口期,以一流学科建设的突破为牵引,奋力谱写“双一流”建设新篇章;扎根中国(绵阳)科技城,为绵阳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贡献西南科大智慧和力量。


创一流:凝聚共识谱写新篇

成立大会结束后,西南科大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国滨院士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咨询会议,各位委员看得准,站得高,出实招,围绕“双一流”建设议题,就体制机制、人才引育、学科建设、如何有机结合军工科研院所企业、服务重大需求、服务区域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献计献策,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与建议。

中国工程院胡思得、邓建军、彭先觉、李培根、廖湘科、陈晓红、于全、贺克斌等院士认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一样画葫芦。西南科大地处绵阳,军工资源优势众多,相互联系紧密,相互借力,深度融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学科融合交叉,瞄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做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对于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作用不小。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要注重数字经济人才、双碳人才、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和基础学科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在计算机等学科的博士点建设上,可以更上一层楼。同时,大力突破,创新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说,学校在“双碳”背景下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将大有可为,西南科大和中国科大未来可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建设、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携手并进,深入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封东来表示,愿意与学校协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加强核裂变核聚变领域的对接和研究,共同推动国家核学科及其应用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则指出,要率先在国家级级奖项和国家级人才上实现多个重大突破,这是建成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加强培养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成果和做出一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强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强化新农科建设,大力提升学校水稻和小麦等领域研究水平,西南科大和绵阳农科所等单位在这一方面已经良好的研究基础,可以加快布局农业风洞等新兴领域,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战略自立自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志共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特色的专业的重点专业学科建设,以点带面,进一步深化与军工单位的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毅指出,西南科大要真正地充分利用好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军工科研资源富集及区位优势,着力在军民两用材料和先进核能材料等学科特色领域下功夫。

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强调,学校要千方百计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承载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研究,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国家重要单位的重要骨干,培养一批社会经济领域所需要的科学家、企业家、军事家和艺术家等优秀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储备“底气”。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副院长贺进主张推动项目合作与培养战略科学家相结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人才的联合培养。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庹先国则指出,学校地处绵阳科技城,区位特色和区位优势明显,要进一步凝练方向,把优势做够,把特点做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所长吴江建议进一步提升并做实校院、校所、校企合作的层次,进一步打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及联合创新中心共建的新通道,瞄准绵阳磁性材料产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协同创新开展专项“卡脖子”技术攻关。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强调,只有高水平的师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要重视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勇提出,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联合科技攻关人才团队的打造。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首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桂业伟强调,参与国家重大专项,一定要做专做深做实。粒子物理学家韩良强调了接轨国际前沿的重要性。学校79级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广山表示,航空装备现在处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的全面创新阶段,学校围绕着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可以多方对接,主动参与,大有可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炳林、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等表示非常赞同学校的发展蓝图,强调要新一步凝练方向,突出特色,聚力重点。

高级顾问及委员们一致表示学校发展蓝图目标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措施有力,将群策群力、大力支持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助推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委员们一致认为,学校在材料学科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在核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优势。委员们希望学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瞄准优势的学科方向和领域,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攻关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创新思路,协同攻关,为肩负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暮春之末,仲夏之初,绿荫丛生,花开半夏,阳光正好,微风不噪。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特色强优势,以贡献求支持,以成绩促发展,力争早日建成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有了各位学养深厚、视野宽阔的各位院士、专家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指点方略,汇智聚力,共创未来,对于西南科技大学未来的发展,科大师生信心满怀。

气象日新越七秩,弦歌不辍谱新篇。

七十载栉风沐雨,九万里风鹏正举。

(蒋道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