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成都想做国际旅游城市

26.12.2014  17:07

  300万人次——这是12月5日刚刚出炉的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旅客流量统计数据。成都,由此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年度出入境游客人次突破300万的城市。这也意味着,成都开始在国际直航中发挥“枢纽型城市”的作用。

  对于成都来说,“枢纽”显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借助枢纽型城市的建设,成长为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才是成都的追求。

  旅游业“国际范”十足

  成都,具有成为国际旅游城市不可多得的高品质旅游资源。“成都是‘最中国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都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2013年,成都接待国内游客1533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85.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76.4万人次。

  目前,成都已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78条(定期直飞航线26条),2015年,成都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将力争达到36条以上,形成连接欧、美、澳、亚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

  在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看来,如果换一个更为开放和宽广的视角来看成都,会发现成都旅游资源的“家底”更为丰厚,“成都周边,三星堆、九寨黄龙、峨眉山等世界性旅游资源的到达性都非常好,可以看做是延伸成都旅游、实现跨区域影响力的一部分。”杨振之说。

  首先是城市国际化

  国际旅游城市,是在旅游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其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产生强大的国际客源聚集能力。比如,拥有全球第一家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影城的洛杉矶,走的是“娱乐路线”;作为世界著名的金融、商贸交易场所,香港打“国际商贸牌”……

  那么,成都的差距在哪里?“成都旅游资源众多、竞争优势明显,辐射聚集资源多,但产品不够丰富,特征不够明显。”杨振之建议,要在成都天府新区建设上更加国际化,在旧城改造上突出城市特色,特别是城市绿地、博物馆、歌剧院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伦敦为例,“社区出来五分钟一个小公园,十分钟一个大公园。”

  充分发挥“门户”的集聚能力,资源整合同样需要跟上。杨振之认为,随着成都枢纽城市的建设,在全川乃至西部,成都旅游集聚和辐射的“门户”作用更加突出。这方面的努力,正在大刀阔斧地展开——12月24日,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的同意后,都江堰市正式启动区划调整:将龙池、虹口、紫坪铺三个乡镇合并为龙池镇,翠月湖镇和中兴镇沿江社区并入青城山镇。合并后,龙池镇将加快打造以山地文化为主题的“运动休闲功能区”,青城山镇则将大力发展以道文化为主题的“康体养生功能区”。

  “产品研发是旅游的灵魂,成都旅游应更多以创新的产品和特色的体验来吸引国内外游客。如,整合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打造‘生命文化’;将成都特色与阆中的春节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年文化’等。”途易中国首席运营官赵红宇说。

  提升“成都辨识度”

  一直以来,成都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上不遗余力: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休闲之都”……构建国际旅游城市,成都该打什么“牌”、提升“成都辨识度”?杨振之认为,大熊猫和成都休闲文化是成都独具魅力的所在。

  2013年,大熊猫“二顺”和“大毛”从成都抵达加拿大多伦多新家,引起了加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仅一个月动物园就接待了188782名游客。“很多人都是奔着大熊猫来成都的。”成都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开展熊猫主题游活动,就吸引了两千多加拿大游客包机前来。

  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同样是成都最明显的标签之一。“很多外国朋友到过香港、北京之后,还是选择定居在成都,就是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自然景观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是民俗。”杨振之认为,这方面成都还有发掘的空间,“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作用,更多地在传统挖掘、呈现方式、运作机制上下功夫。”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每年,持续一个月的爱丁堡国际文化节都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上千万游客。而同样打“休闲牌”的杭州,西湖、莫干山周边的宾馆价格都是三四千元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