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离任生态账”向科学发展要政绩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祖明远) 6月2日,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副镇长王艾君忍不住又到污水厂的备选地址转了一圈。“因为刘营人对污水处理厂真的是盼望太久了。”王艾君说。刘营镇场镇人口近万人,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投资额要超过千万元。资金不足,这一拖就近十年。
事实上,因为资金问题,2015年以前,全县63个乡镇当中,只有县城所在的潼川镇和北坝镇才建有污水处理厂。
转机出现在2015年。近日,三台县计划一口气上马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额在1亿元左右。而变化的起点,要从2014年底绵阳对三台县离任书记、县长进行生态审计开始。
半年时间,这本薄薄的账本在三台县掀起了一阵环保“冲击波”,并在向绵阳其他区市县扩展。
令人“出汗”的生态账
2014年底,绵阳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对三台县离任县委书记谢晓东、县长赵飚的生态环境审计评估结果。由于此举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创新,发布会一时吸引了全国公众的注意力。
作为当事人之一,赵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承:“等待审计结果出炉的时候,手心也捏着一把汗。”因为绵阳规定:审计评估结果将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职位升迁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生态业绩较好的干部优先使用,若审计评估结果为生态环境恶化,将对离任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若审计中发现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等情况,将视损失程度对离任干部免职、撤职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通过对比入职年与离任年的生态得分,三台县两位离任领导的评估成绩都不错,评估报告给出了“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的结论,但也有瑕疵:32项具体生态指标中有9项指标不达标,其中,因为63个镇乡只有2个建有污水处理厂,评估报告毫不留情地给出“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置严重滞后”的评价。
虽然生态审计过关了,但这本“生态账”仍在三台县激起了强烈反响。据三台县环保局总工程师余洋回忆,报告公开后,三台县随即启动了相关调研,主要内容就是报告中指出的污水处理厂、小流域治理等问题。“报告就像一面镜子,让全社会都能正视环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为接下来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余洋说。
“十三五”生态建设将投入80亿元
要解决9项不达标指标,最令人头疼的仍是资金问题。
三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实力相对薄弱,这也是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客观原因。经过向上争取,2015年初三台县成功争取到一笔专项资金,可以完成两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但要填补61个乡镇的缺口还差得远。为此,三台县选择调动社会“合力”——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2015年内在涪江附近7个人口较多的乡镇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总投资额近1亿元,目前相关签约工作已陆续启动。
同时,为保证资金投入不“断流”,三台县在当地“十三五”规划起草过程中,第一次组织起草了《三台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计划在2016到2020年期间投资80亿元,完成包括“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在内的六大环保工程。“这么大的环保投入,堪称三台历史之最。”余洋说。
基层干部理念转变工作也成为县领导们的“自选动作”。调查发现,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乡镇基层领导对经济建设着力较多,而对环保工作却有所忽视,往往让环保部门陷入单打独斗的窘境。
对此,2015年三台县启动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以小流域治理为例,三台县7位副县长分别“承包”1-2条小流域,担任“河长”,成员还包括县政府办公室、宣传部、目标督查办、县纪委、财政局等18家单位的负责人。如果工作不力,将通报批评相关单位,其负责人也要被约谈。
每年都写生态账“提提醒”
因为生态审计并无范例可借鉴,绵阳首起离任生态审计前期准备工作长达1年半。
首先是组织专家,用1年时间制定出了包括空气质量等共计32项的指标体系,随后,又用了半年时间整理三台县前期资料,“一些数据是近年才开始统计的,缺少入职年的基准数据作为对比,导致打分用时比较长。”三台县环保局生态法规股涂强说。
然而,根据设计初衷,审计结果需要在区县领导离任前做好,才能为其调动提供一定的依据。相关专家也建议生态审计最好应在数天内完成。
为完善这一制度,自2015年起,三台县决定将生态台账常态化:按照生态审计的指标体系,在5月份拿到省上相关部门认定后的上一年的环保数据,用1个月时间编写生态台账。既可以为领导调任提供即时的参考数据,同时也能在领导任期内即时针对薄弱环节“提提醒”。
目前,生态台账也在其他区市县开始启动。
对于生态审计结果的运用,绵阳市委书记罗强曾将其比作“指挥棒”和“紧箍咒”——倒逼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算好生态环境保护帐。事实也是如此:2015年2月,绵阳市各区市县纷纷在乡镇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将环保工作延伸到每一个村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今年三台县环保局已收到数十起群众举报,几乎相当于过去数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