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一社区公章有点忙 一月开150多个证明

12.11.2014  12:35

社区开具的证明登记本。

  想开一家公司、证明自己没结婚、发票掉了找不到……从身份证掉了、医保发票掉了这些掉东西的事儿,到门牌号、婚姻状况这些证明的事儿,社区都要负责开具证明,盖上鲜章。从今年1月2日到现在,达州市通川区某社区的盖章登记本上,已经登记了61页,而这其中,很多证明都是画蛇添足,也有一些证明让社区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法去证明。

  开个公司手续多

  楼上楼下要问遍

  市民徐先生本来住在达州市南城区,如今想和朋友在市内租一间民房,准备开一个公司,却被告知要填写一张申请表,到社区去盖章,然后工商部门才会发放营业执照。

  在这张申请表盖上鲜章之前,他要征求楼上楼下居民的同意,并且有他们的签字,然后再到社区,社区把事情反馈到楼长,楼长同意过后,社区才会盖章表示同意。

  “我们就是开个网店,只要有个电脑办公就行了。”徐先生说,很多邻居平时不在家,跑了几趟才把签字弄到。

  随后,记者从徐先生所在的社区了解到,开具证明主要是住宅作为经营性场所后,不能对邻里造成扰民等影响,但是让社区来证明,还是有点牵强,“社区要证明他的公司性质,万一他以后变了怎么办,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徐先生表示,一些地方已经明确类似电子商务的无污染、不扰民的企业,已经精简了这个手续。

  离开社区10多年

  社区证明居民婚姻状况

  徐先生觉得麻烦的事情,社区也遇到过。昨日下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来到达州市二马路社区,社区书记刘莉就告诉记者,在社区开的证明中,有很多都是多此一举。

  她翻开 11号的公章使用登记簿,共有6人前来开证明。“这还是比较少的。”刘莉指着里面的内容说,其中开婚姻状况证明就有点“不科学”。

  她说,尽管婚姻登记部门把市民的结婚和离婚状况都录入了系统,都是有记录的,但是这个证明还是要社区来出具。“有的人十几年都不回社区,这个证明就很麻烦。”她说,这时候就只有挨个找他的熟人和一些老书记,来调查了解情况。

  医保发票掉了

  社区开证明体现存在感

  昨日下午,在达州市西外的一个社区,记者同样听到了社区主任对开证明的抱怨。“前段时间有市民的医保发票掉了,这个也要证明。”他说,虽然这个发票的存根可以在医保局查到。此外,如果社区居民在外地住院,也要社区来开证明。

  “我们开证明也就是看他的出院证明。”该社区负责人说,这个出院的材料同样也是要交到医保局的,如果没有这个证明,报账还是个麻烦事情。就他而言,开这个证明最多就是体现社区的存在感。

  新老门牌号不一致

  照样要社区开证明

  今年10月份,二马路社区开出的证明就有150多份,而在9月份,这个数据达到了170多份,如果按照每份证明五到十分钟来算,开证明就要消耗掉社区的大部分精力。

  记者在登记簿上看到,新门牌号证明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刘莉说,2000年以前达州市的门牌号管理不规范,都是一些老的号码,之后很多用户都用新的号码。“新号码和老号码一看就不一样。”她说,虽然有的房产证上写的新号码,一目了然,但是职能部门还是要让社区居民跑到社区出具证明、盖章。

  婚姻证明、产权证明、家庭关系证明等,这些证明开出的量不仅大,还让社区承担了一定担风险。然而,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只能开具一些居民自治范畴的证明,比如居住证明等。

  律师说法

  证明不能随便开出了问题要负责

  “社区所开的证明只能作为一种证据,有的证明社区是不能开的。”四川路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麦春芳说,社区只能开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些证明,比如居住证明,像证明某个人是房东、某个人的婚姻状况这些,都是没有证明力的。

  据她介绍,如果社区开具的证明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社区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采访过程中,部分社区负责人也表示,一些看一眼就能证明的东西或者部门自己职能职责范围内出具的证明,就不应该下派到社区,而社区办公经费也有限,对于额外增加的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补贴。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