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同睡一张床 每晚用手机发信息道晚安
原标题:女白领每条微信很多人点赞现实中找个吃饭的人很难
心理专家分析“现代交流症”原因:
有人会过度迷恋自己在网上塑造的形象
网上交流比现实中要省力省时得多
打十个百个电话,也比不上陪父母吃顿饭;群里聊得再熟,也比不上见面一次握手或一个拥抱……昨天,本报报道了有一种现象,叫“现代交流症”。有读者归纳了“现代交流症”的一大表现是——“朋友圈里大家情意绵绵,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相见”。这个现象,你有吗?
每条微信很多人点赞
想找个吃饭的人却很难
1986 年出生的金小姐在高新区一家互联网企业做白领。年近30,还没对象,家里人催得紧。金小姐说,每天单位、单身公寓两点一线,社交圈实在太窄。别说找个男的 约会、烛光晚餐,现实中想找个吃晚饭的人都很难,“在宁波没什么朋友,同事下班后大家都匆忙回家,也没多少交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吃着外卖的晚 饭,一边刷着朋友圈。”
和现实生活中的“寂寥”相比,金小姐的朋友圈却很热闹。她每天花很多时间在两个微信上,上班路上、晚饭时、睡前、上厕所时都忙着刷微信,发美颜自拍,发心灵鸡汤,发生活状态。
最近流行的微信统计显示,金小姐2015年每天平均发11条微信,自拍照一般有两条。每条微信几乎都至少有几十个人点赞。
“好像习惯了和人在网上聊。网上的自己转转鸡汤,发发购物的战利品,旅游照,无忧无虑。PS过的照片,看着也挺白富美的,点赞的人很多。现实中,朋友却很少。”金小姐说。
和老婆睡同一张床
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
薛先生是记者的一个朋友。他和妻子都是80后,感情很好。10年前异地恋时,网络不方便,两个人经常坐火车横跨大半个中国见面。现在,薛先生发现,两个人感情仍然很好:“和老婆睡一个双人枕上,却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
打从2014年初换了苹果手机,薛先生和妻子就有了睡前玩手机的习惯。晚上关灯后,两个人在被窝里背靠背玩手机。“看段子,看公众号,再是刷朋友圈,刷微博。经常所有更新都看完了。最后一条是我老婆发的,诸如晚安、好梦,再配几张美图,这是她的习惯。我就在下面留言,晚安,好梦。”当然,有时候妻子会先留言。
为什么会这样?“习惯吧,也是懒,发个晚安的表情符号方便。”薛先生觉得“这是件很小也很可悲的事情”,元旦时,和妻子相约戒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可是,到现在都没改过来。
参加家里长辈寿宴
忙着拍照发微信点赞
这个故事发生在记者本人身上。元旦时参加家里长辈的寿宴。开席前,长辈拿了个筐子要大家把手机都放进去。
想起上次聚餐,除了长辈不玩手机外,几乎每个人都在玩手机。等菜的时候玩,上菜后拍菜照发朋友圈,吃饭的时候也隔三岔五地拍。特别是吹蜡烛时,每个人都忙着拍,忙着发微信。一会儿工夫,朋友圈里都是“奶奶79大寿”“外婆寿比南山”,然后忙着回复朋友的祝福,甚至忙着为同桌饭友的微信点赞。
结果,长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元旦的这次寿宴,没有人玩手机。一开始,还多少有点不习惯。可是,两个小时下来,大家说说笑笑,聊天祝酒,倒觉得比上次更畅快。而记者的表叔感慨:“这才像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不是一个朋友圈里吃饭。”
心理专家分析原因
网上的我
才是我想让你看的我
“为什么很多人往往沉醉于网络上和人交流,却疏忽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从心理学上说,一个重要原因是,网上的我,才是我想让你看到的我,才是我内心想成为的我。”宁波人和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虞蓉蓉一语中的。
虞蓉蓉说,几乎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网上塑造一个“新的我”,一个“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比如,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会在网上塑造出“人淡如菊,现世安好”的性情来;比如,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子,往往会喜欢发漂亮的自拍照。
虞蓉蓉说,有些人会过度迷恋自己在网上塑造的形象,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经营维护这个形象,会和喜欢这个形象的人去互动交流,“甚至,会因为这个形象和现实的形象有反差,有裂缝;因为网上的评价、圈子和现实中有差距,而越来越逃避真切的人际交流。”
一句留言“我爱你”
比现实中要省力得多
“还有个原因是,省力。像例子中的丈夫,在微信里和妻子说晚安,只要打两个字,或者发个表情。如果他要在现实生活中亲口说的话,要转身、可能要把妻子搂在怀里,要调动眼神、语气,要含情脉脉。怎么都不及发个表情来得省力。”虞蓉蓉说,交流其实是件需要精力的事。
她打了比方,在网上留言一句“我爱你”,对看的人、说的人,都很省力。在现实生活中,要这样说,双方都要调动听觉、视觉、肢体去表达,去感受。
而且,网络交流可以是非即时性的,想回应了再去回应。现实交流中,却要及时做出反应,这些都要用精力。“时间长了,有些人就会倾向于用省力的网络交流代替更耗费精力的现实交流。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责任编辑:倪子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