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减贫130万人靠什么

03.03.2014  12:27

四川省日前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620万,一年间减少130万人。减贫幅度如此之大,靠什么办法?记者近日走进四川贫困村寨,一探究竟。

2月26日,记者来到德阳市中江县的贫困村石垭子村,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在覆着薄膜的田间劳作。“现在正是白芍破膜引苗的时候。”村支书田明阔指着从薄膜里钻出的深紫色小苗告诉记者,“这就是有名的中江白芍,村里已经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了。这些年,我们靠发展中药材种植,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去年达到7900多元。

村支书的话在村民蒋维金那里得到证实,去年他家种的1.8亩芍药,纯收入达2万多元,但他强调,“若是不修公路,药材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以前出山的路很多地方是陡上陡下的台阶,百把斤重的东西都难运出山,一亩地产两三千斤的药材就更没法运出山了。这几年,政府为我们先后修建了20多公里通村通组公路,以前零零星星种植的中药材才得以成规模地发展起来。

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没有优势产业。”中江县扶贫办主任周敬友说,为此,中江县去年投入3900多万元,用于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周敬友告诉记者,中央、四川省和德阳市对中江县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近年来大幅增加:2011年、2012年、2013年,3级政府拨付给中江县的扶贫专项资金分别为400万元、1200万元和3599万元。

据悉,德阳市设立了“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定将市级财政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1%,6县市区和经开区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0.5%汇缴到市级扶贫资金专户。去年中央、省级财政拨付给德阳扶贫资金2904万元,市级财政安排扶贫资金达3760万元,首次超过上级财政拨付的金额。

在省级层面,四川扶贫开发的力度同样不断加大。去年,四川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0多亿元,启动实施了622个整村推进、84个连片扶贫开发等项目,集中力量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去年“四大片区”农村贫困人口从450万减少到400万,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左右,较上年增加近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