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助推四川开放型经济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将进一步深化全方位的开放合作,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升四川对外开放水平。
四川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既是四川服务国家战略的应尽之责,也是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和重大机遇。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四川找准定位、精准对接,打出一套具有四川特色的“组合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发挥自身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文交流。
立体交通+互联互通,四川加快出省出国出海和省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懿建议:“一带一路”不仅将带来人流,更是物流、经济流、信息流,四川应加快铁路发展,建设“蓉欧大通道”,加强与中亚联系:
“四川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铁路要加快建设,要利用现在钢铁、石油下降的低成本时期,正好去原有库存。我们拥有亚洲最大的集装箱铁路物流中心,现在(重庆)‘渝欧大通道’,我们的‘蓉欧大通道’也同样可以建设,且更具基础条件。省委省政府首先要走出去,加强与中亚国家地区的联系,让他们知道成都具有的优势。四川应利用后发优势,找到切入点,融入一带一路更适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开放型经济格局将形成,四川企业"走出去"机会将增加。四川规划了“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筛选20个我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比较优势的国家,实施重点深度开拓;在20个重点国家中,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全省现有近1万家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引导。
特邀组的港澳委员容海说:四川地处内陆,要打开通道走出去,让四川产品推入国际,需要引进人才资源、四川产品优势、软实力的提升。港澳委员了解国际市场,愿意发挥智囊作用:
“昨天港澳委员提到:我们港澳委员在四川有4千多家企业,都有一定国际视野,知道国际市场,能不能作为一个参谋?天我们有委员说:能不能有一套班子,定期把他们聚在一起提建议,怎么发展?让四川的产品怎么和国际对接?因为走出去不能盲目地走,要知道什么是国际需要的,哪方面需要包装宣传?把四川的优势怎么推出去。”
农工党副主委夏华祥认为:长江经济带,我省是上游地区重要省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四川也是重要节点。我们要主动融入,一是靠政策,还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谋划全省发展。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四川还应向西向南,打开印度洋大通道。夏华祥说,四川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是“五大发展理念”里的绿色、协调,绿色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潜伏着巨大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对四川,我们眼睛不仅面向东向,更应往南向、西向,向中亚、中欧线路发展,更多南向印度洋大通道,四川大有可为。对外开放四川最大的后发优势就是“绿色发展”,四川有很丰富的自然,而且有长江上游源头,我们保护好这样的生态环境,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这个理念,不仅我们自己要宣传,也让国家从顶层设计上给我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宜宾市政协委员则建议,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加速沿江城市群建设:
“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上提了大力推进沿江城市群建设,希望省政府能加速提升宜宾、泸州等沿江城市的城市功能,使这些城市成为四川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和桥头堡,同时推进长江、金沙江、岷江航道整治,使长江经济带能够往西延伸,拉长、拉宽,使四川能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重塑四川经济版图。”
四川台记者 王映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