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 南充打造名副其实中国绸都

04.08.2015  18:12

四川在线南充频道(记者 陈雪)为了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南充市加快建设“两基地、两中心”,着力让南充丝绸成为一张叫得响的金字招牌,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

南充丝绸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南充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从漂染印整到成品加工、从科研教学到织机制造的完备产业体系,绸缎生产销售量、丝绸制成品销售量、丝绸出口创汇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目前,全市有蚕农50多万户、桑园99万亩、产业工人3万多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获得高档丝绸标志产品认证2个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个。

在打造“两基地、两中心”(即中国西部茧丝原料基地、中国西部丝纺服装生产出口基地、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中国蚕具研发和综合利用开发中心)中,南充市投资50亿元打造2.45平方公里航空港都京丝纺服装专业园区,已入驻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15户。其中,顺成纺织、新天歌与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饰联合投资6亿元,建设西南地区最大丝纺服装生产基地,目前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此外,我市与苏州大学合作建成的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室南充研究中心,目前向国家申报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等项目32个,依格尔、顺成纺织等1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22个,合作资金达1.5亿元。南充市与法国海外事务所签订了《南充中法丝纺服装产业联盟意向合作协议》,引导70户规模以上丝纺企业与法国服装设计企业、顶级设计师加强合作;与中国中丝集团公司签订协议,投资25亿元建设中国西部茧丝战略储备中心及丝绸产业链联盟,5年内预计拉动全行业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打造中国蚕具研发和综合利用开发中心,南充已取得初步进展。南充市研制出的智能化自动养蚕机和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技术水平、机械结构和智能化调控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市场占有率达70%。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去年南充市新发展果桑基地2万亩,桑果总产量达3000吨。在南部、嘉陵等地培育了一批果桑业主大户,与阆州醋业、四川劲椹食品、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桑椹酒、桑椹醋及桑果汁饮料,打造南充特色桑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发展桑叶茶、桑叶粉,桑枝食用菌等,大幅提高蚕桑综合效益。2014年,全市实现茧款收入7亿元,综合开发收入4亿元,蚕桑总产值达11亿元;新培育规模养殖大户311户,嫁接改良桑园5万亩,推广使用优良簇具50万片,新栽桑树2万亩、共计10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