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发展为了民生福祉

20.01.2014  13:09

□严  芳/文张文韬/图

【数据点击】
        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9亿元,同比增长5.8%;
        新增城镇就业49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2%以内;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20元和每年2000元;
        建成保障性住房191套,累计达到1427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8户;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95万人。
        在刚刚过去的中共什邡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民生再次被提上重要议程:集中公共财力和资源,重点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在于其他,而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否幸福;一座城市的发展无可避免有瑕疵,但求做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越过越好。
        2013年初,什邡市政府向市民许下了完成“十大民生工程”的承诺,并用公共财政支出的65%用于民生投入,全年投入资金达13.4亿元,其中5.9亿元用于“十大民生工程”。
        小城镇发展促乡村特色旅游提档升级、回应群众新期待破冰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实施民生工程全省率先推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梳理过去一年什邡发展轴线上的大事件,不难发现,这些不同领域的工作都有一个相同之处:一切发展为了民生福祉,改善民生始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藏富于民,是这座城市的民生情怀;天蓝水清,是这座城市的民生色彩;病有所医,是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民生观察点】产业
借力乡村旅游促富民增收
        如今的马祖村,一栋栋新颖别致的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平整宽敞,树木葱茏多样,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一座花园式高档小区。
        2013年,什邡承办德阳市第三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马祖村“格桑花祈福”的主题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5个房间,这几个月来差不多都住满了,毛利每个月6000多元。”村民张学和妻子在自家院落里开起乡村旅馆,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挺好”。
        马祖村人均收入过1万元,其中60%靠旅游。旅发大会虽已结束,马祖村的旅游产业发展并未停止,在其产业发展10年规划中,规划了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这不是简单的种植业规划,而是立足于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富农增收的大规划。”村主任杨永涛底气十足。
        除了马祖,还有花信箭台、四季渔江、世外桃源、132红豆爱情公园等借力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更有红白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
        2013年,什邡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35%,亦农亦游的乡村特色旅游,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快速发展。这,给像张学一样的农民搭建了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民生观察点】环保
开出环保良方促环境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2013年初省环保厅公布的环保民生工程中,什邡纳入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  10个,预计总投资9726.69万元。
        这无疑是不小的压力,但同时也是守护天蓝水清的好机会。直面环境“阵痛期”,什邡有针对性地开出改善环境的良方,在德阳率先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投入1.1亿元整治10家涉重金属企业污染隐患,果断关闭18户不法排污企业、6户煤矿企业;限期治理3家造纸企业、5家硝酸钾企业,坚决淘汰6条落后生产线。
        作为县级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借鉴北京、武汉等地的经验,当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污染以上预警级别时启动预案,必要时采取停止建筑工地作业、洒水压尘、车辆限行等措施。
        回应群众对环保工作提出的期待,对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师古、洛水基地)、金河磷矿化工厂、华润雪花啤酒(德阳)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实行污染治理设施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
        2013年,什邡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为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蓥华镇、玉马村等一镇七村创建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村)。
        2013年,什邡预计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
【民生观察点】社保
全省率先免费享“大病险
        对于48岁的慧剑村村民熊德才来说,2013年对他影响最大的政策一定是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推行。
        熊德才以往在外务工,自从患病后先后3次住院,17万余元的医疗费给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家中孩子要上大学,老人双目失明,他患病后也没法再外出务工。
        令人欣喜的是,作为参合人的熊德才,他的医疗费通过新农合报销了3万余元,而通过“大病险”报销了11万余元,自己只需承担3万元左右,“如果没有这项好政策,这个病肯定医不起。
        2013年,什邡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是在现有新农合基本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提供更大的保障。
        根据《什邡市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费标准为30元/人/年,新农合基金支付20元/人/年,市财政补助10元/人/年,也就是说,市财政每年将为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增加近300万元的支出,而参合人一分钱不用缴,自动享受这一惠民工程。
        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后,农民患病全年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的,由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照50%-90%的比例予以报销,个人自费超过24000元以后的费用,全部按90%报销。计算下来,全市参合农民全年最高报销金额可达40万元。
        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如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这一政策在今后还将不断完善,更好地惠及民生。
        幸福什邡,大步走来;2014,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