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牵挂润“春风”
4月11日,当我第三次走进春风村时,我问王家元:
“当初,你不是答应你老婆,等春风村富了,你就回城里继续挣你的大钱、圆你的大老板梦吗?咋还赖在春风村?”
王家元笑了:“现在我是要圆更多人的梦。”
我再问:“一晃就是12年,你家至少少挣几百万,难道你不觉得亏?”
王家元急了:“要是觉得亏,当初我就不会回村了!如今脱贫奔康,春风村不容任何迟缓,亏不亏都得继续干!”
一个从春风村走出去的挣钱能人,一头扎回这个许多村民都想逃离的“石头村”,这是怎样的一份牵挂?
王家元介绍在石漠化山地上发展产业的艰辛历程。(记者刘裕国 摄)
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大山坳里的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满山都是呲牙咧嘴的石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王家元祖祖辈辈都在这石头缝里生存。
进入八十年代,山外一天一个样,家乡还是老模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巨大的发展反差,硬是把王家元和许多青年村民逼出村,那年,王家元15岁。他先是到筠连县川剧团当学员,两年后,又一路向北,跑山西,进北京,打工,经商,18年拼搏,不仅跳出了“石头村”,住进了县城,还有了不少积蓄。
梦鹤不离云,游子总思乡。在外面淘到金的王家元,每次回村看父老、访亲朋,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山里山外不同天,家乡的穷,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2003年,王家元毅然回到家乡。
“穷怕了、穷够了”的春风村人,正热切期盼有一个能带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在乡亲们眼里,王家元是全村最让人敬佩的能人。2004年11月9日,春风村举行村委换届选举,王家元以95%的选票当选为村主任。
消息传开,却遭到了妻子和父亲的强烈反对。
妻子问:“当村官你一年能挣多少钱?”当王家元说出一年务工补贴1800元时,妻子恼了:“过去你经商,有时一天都不止挣那点,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父亲也怨道:“二娃,你好不容易才从这个穷窝窝爬出去,又跑回来捣腾个啥?难道你忘了你的哥,当了几年村长,也没弄出啥名堂,还把命都搭上了……”
王家元想起哥哥王中元,眼帘就潮湿起来。当年,哥哥为了让王家元安心在外面打拼,自己提前结束了打工生涯,于1997年回村照顾双亲,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又被镇派出所聘为协警。哥哥当村主任的最大愿望就是要为村民修条通村路。他白天带着村民碎石凿路,晚上协助民警联防联治,在一次夜间追捕逃犯中,不幸牺牲。那条刚开工的路,也因哥哥的牺牲而变得更加困难重重,不久就搁浅了。
王家元流着泪对父亲说:“爹,我就是想让这石头窝窝里的乡亲们不再受穷,让您也过上像样的好日子,我相信哥也是这样想的。”
父亲点点头。妻子也不做声了。
“心中始终有牵挂,就义无反顾走进它”,王家元说到做到,告别城里的家,一头扎进村。
上任一周后,王家元代表村两委,在村民大会上亮开了大嗓门,宣布三年内打通连接全村的环形路。有条好路走,是春风村人世代的期盼,是村民脱贫的先决条件,几代村干部都曾努力过。
王家元还在会上立下军令状:“如果到时路打不通,大伙儿就把我轰下台!”
村民们都知道,在石头山上修路,比让公鸡下蛋还要难。
在王家元这个从石头村滚打出来的汉子看来,既然自己带着一份牵挂回村,就要敢啃硬骨头,就要义无反顾向前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12月底,在凛冽的寒风中,春风村党支部吹响了公路建设的集结号。
修路缺劳力,这是第一道难关。春风村只有三个组,仅864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村里老老少少不足500人。王家元率领党员干部组成攻坚队,打头阵,做表率。扶钢钎,挥二锤,搬石块,铺路基,王家元手上的血泡破了一个又一个。村民王兴武回忆说:“王家元干起活来不得了,他的劲头比二锤还要硬。”
修路需要钱,可春风村当年的人均收入只有1800元。钱,是修路的拦路虎,王家元早就想到了。他回到县城,从妻子廖运兰的凉菜店“借”。买筑路工具,买水泥砂石,买雷管炸药,王家元一共花掉家里10多万元。他还把自己家开的采石场的石料无偿贡献出来。
王家元的举动,点燃了村民们的内心。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100多人的筑路队干得热火朝天。村民还踊跃捐资捐款,一位72岁的大爷捐出自己积攒多年的800斤稻谷。随后,政府的修路补偿资金紧跟到位。
苦战三年,一条长8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穿越石壁,连通山外大世界。
“只要有信心,石头也能变成金”
在路修通的那一刻,村民们对村干部信心倍增,王家元趁热打铁,谋划着村里的产业发展,决定走出去。
一身西装,一路风尘,王家元带领村班子出发了。
他们踌躇满志,走南访北,寻找产业,带回了蔬菜、药材等七八个种养植项目。
春天,王家元满怀希望,发动党员干部一次次地试种,谁知,种下的苗都一次次地打蔫了。一时间,大家都迷茫。
王家元冷静思考后,得出结论:不是带回的项目不好,而是产品“水土不服”。
当时,也有一些老板被感动,来到村里考察。当他们看到满山光秃秃、白花花的石头时,都不禁摇头而去。
王家元没有气馁。他对村班子说:“我不信就找不到一个适宜本村水土的好产业。”
他坚信:“只要有信心,石头也能变成金。”抱定必胜信念,王家元带着村班子转头向本村问道。他集思广益,挖掘“病根”,再寻出路。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问了个遍。有位老人告诉他,村子里曾有人种过李子,长在石头缝里的李子树结出的果子又脆又甜,大人小孩都喜欢。后来因为“改天换地”,向石头要粮食,就把树给砍了。
王家元一听,两眼放光——发展产业的路子原来还是在自己村里的石头山上。
有过前面几次教训,王家元没有冒然行动。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赶到县里把农科专家请进村,带着他们漫山遍野进行检测,得出了春风村适合种李树的结论。
入夜,村委会办公室亮起灯,村干部们围绕发展李子产业进行热议。王家元说:“现在终于找到一个适合本村的项目了,我们要大力发展李子产业。”
在王家元的动员下,党员干部干在先。老党员刘远恒家的石头地土壤薄,栽不稳李子树,他就带着家人,到几里外的山上去背土。党员干部纷纷上山,搬石头,垒挡墙,填泥土,硬是在石头缝上造出了一排又一排洗脸盆大小的树窝子。
三年后,石头山上披满绿装。一到春天,满山都是洁白清香的李花绽放。
如今,刘远恒家的李子树已发展到30多亩,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一组村民胡怀银开始脑筋不活泛,把村上发下来的李子苗偷偷扔进柴禾堆,王家元发现了,狠尅他一顿。胡怀银跟着党员干起来,陆续种了13亩李树,年收入6万多元。2011年,光棍打到31岁的胡怀银,“以李为媒”,娶了云南姑娘刘邦艳,办起了农家乐。
2007年,春风村李子树已发展到1000多亩,村民家家都受益。
这一年,王家元被推选为春风村党支部书记。当初答应老婆为村民找到一条致富路就回去继续经商当老板的承诺,早已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产业发展的路上,王家元卯足了劲,一个接着一个干。当“春风李子”声名鹊起,他又紧锣密鼓,在村里发展了花卉产业、茶叶产业,到2014年,春风村特色生态产业已颇具规模,花卉发展到1780亩,年产值超过220万元,茶叶面积已达3200亩,年产值600万元。
王家元凭着坚定的信心,带领春风村人硬让石山变金山。
“同上致富路,一户不能少”
春风村风光起来了,但还有些事有些人让王家元揪心,让他牵挂不已。
快过年了,王家元带着两名村干部行走在半山腰。他脚下是一条荒僻的石径,在这坚硬小路的尽头,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去慰问。
那是二组特困户李吉友的家。一间破旧矮房,室内住人带养猪。墙角边,三块石头支口锅,猪圈上,几根木棒架成床,一层包谷壳当床垫。
47岁的李吉友家庭很不幸,父母、哥嫂先后得了不治之症,为治病几乎倾家荡产,四个亲人还是没保住,相继在三年之内去世,他与哥嫂留下的独子相依为命,乡邻都怕去他家帮忙,说抬杠子都抬怕了。12年前,王家元了解到这个情况,不间断地去看望他。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王家元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他始终顾着李吉友的家。每到刮风下雨,王家元想到李吉友家土墙上那道半尺宽的裂缝,就担心得不得了,有时半夜三更还跑过去,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
过了两年,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王家元稍稍松了一口气,就组织党员干部帮助李吉友建房,大家你捐我凑,加上王家元帮他跑回的4500元危房改造款,三间敞亮的青瓦房三个月就建成了。
村里家家都发展产业的时候,王家元更没有忘记李吉友。他带上技术骨干,带着种苗,手把手教他种茶叶。如今,李吉友已有30亩茶园,每年收入5万多元,加上养殖业,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富足日子。
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同上致富路,一户不能少”,这就是王家元的理念。
三组有个出了名的懒人何洪才,因懒致穷,他的名言是“要穷穷到底,政府照顾你。”
何洪才娶了个云南妻子,可他还是改不了懒习惯,晚上喝酒,白天睡觉,把农活留给妻子一个人去干。有一次,妻子把牛牵到田边,架好犁头,拉他到跟前,他还是不下田。他的懒毛病,让妻子实在无法忍受,一气之下离开了他,留下了两个小孩,两间危房,家里的地也长出了茅草。
这时,王家元走进了他。有村民说,这个何洪才,没药可救,他老婆都拿他没办法,看你王书记还有啥妙招?
王家元果然有高招。何洪才妻子走后,生活更穷困。王家元及时帮他争取到500元特困户救济款。这笔款,成了王家元救治何洪才的一剂良方。他对何洪才说:“你去把你地里的草除了,干一天给你50元钱。”何洪才真的照办了,也得到了“工钱”。没几天,地锄好了,该种茶树了,王家元带着村组干部把茶树苗送到他地里,不仅带着他种,还照例每天给他50元。他家房屋破旧,王家元先后两次帮他修缮。心贴心帮扶,王家元用行动感化他,激活他。
真情能治懒。何洪才人变勤了,家变富了,如今还是村里的种茶能手。
村里还有因有残疾、智障导致贫困的几户人家,王家元先是帮他们申请低保,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给他们寻找工作岗位,尽可能地安排他们到村环卫、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项目中去做事。在村环卫队干活的残疾人周家贵说,像我这样的人,也有工作干,也有稳定收入,过去做梦也没想到过。
每到过年过节,王家元都要组织村两委干部凑钱买礼品,专门去慰问,他说,就是要让基层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班子、我们的团队时刻都没有忘记他们。这个举动,已经在春风村默默地坚持了8年。
想得细,做得实,王家元把心掏给了春风村的每一户人。
2014年,春风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全村203户人家全部脱贫。春风村人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