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美博士眼里的分级诊疗
25.09.2014 11:26
本文来源: 卫生厅
□本报记者 石小宏
“我非常赞同分级诊疗制度,不过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论路有多远,迈出第一步十分重要。”9月20日,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健是留美的医学博士,曾在纽约担任超过5年的社区全科医生,自2011年,他回到了省医院,担任了该院的全科医学中心主任。
李教授告诉记者,美国经过几十年摸索,其医疗制度已相对完善,而最大的特点就是社区医生首诊制。在美国每一个参保居民都会拥有一名社区医生服务,如果居民不满意,可以随时换自己的社区医生。
在美国,居民生了病,不是直接去医院,而是先找社区医生。如果只是常见病就由社区承担治疗的任务,社区医生解决不了的疾病,则由社区医生开具证明,再到医院专科进行治疗。在美国,除急诊外,没有那家医院会直接收治患者。社区医生的管理也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检查和处方,一旦发现社区医生乱开药品,就将面临吊销执业医师资格的处罚。所以在美国,你很难看到医生什么病都开抗菌素的情况。
由于美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的时间较长,老百姓也普遍接受了这种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的医院里,看不到排长队候诊、排长队取药的情况。大型医院救治的患者也都是真正的重症患者。对患者的合理分流,既让患者节约了费用,又能充分保证重症患者的就诊和治疗的权益。
回到四川以后,李教授一直致力于我省的全科医生的培训和全科医学发展。“在国内,人们的就诊习惯是动不动就往大医院跑。”李健告诉记者,其实就人的健康而言,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是最主要的,占病人总数的7成左右,而这些病是根本不需要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的。
在李健教授看来,分级诊疗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合理的一种就诊方式,但对于国人来说,要真正做到分级诊疗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同时,国家也要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人员加大投入,在政策上有所支持,让更多的人愿意当全科医生。
本文来源: 卫生厅
25.09.2014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