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PPP “一个巴掌”拍不响

24.04.2015  17:31

□本报记者 陈岩 刘川

PPP模式在投资促进活动中很火热,会外专家则有冷静思考。“PPP热潮不如说是地方政府在形势倒逼之下的必然选择。”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介绍,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央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并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现行政府融资模式已不可持续。但城镇化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PPP模式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促成PPP项目,如果只有政府‘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关键是给企业一个清晰的盈利预期。”李建军建议,地方政府可参照财政部规定的PPP项目合理收益率为8%至10%。广安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综合收益率,使其一方面可以保持项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保障项目的公益性,收费不会过高。

事实上,为吸引社会资本介入,政府在推介PPP项目的同时,更注意到了企业担心的风险问题。在当天的广安活动现场,其公布的PPP项目实施原则,就规定政府将项目投资及回报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安排偿还。

广安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何继军讲了一个实例:去年底,中信水务投入30亿元和广安市政府成立项目公司,全面承接“洁净水”行动的81个子项目,负责设计、建设、运营等工作。目前,81个项目已经开工15个。而受益于政策,30亿元资金中,有30%可获财政部支持。“政府够专业,也想得够周到。”步出广安专题推介会现场,包括中国十五冶建在内的不少企业家纷纷感叹。

政府要使劲,企业也可以想办法。”九州通科创负责人表示,通过PPP模式建设医院等公益设施并不能盈利,但是通过医院进入药品流通领域则可能蕴含商机,综合收益率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