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代表,我家的电线断了,麻烦你帮我接一接;冯代表,我家的一卡通帮忙上一上……”。当我们来到大河镇灯油坪村,才知道他就是冯登明,现年61岁,是南江县大河镇十八届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中,他躬身亲为,为群众解决了诸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拍手称赞,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不计得失帮群众。过去他是一名农电管理员,学会了电线安装,在没担任农电员期间,依然为全村守护着家庭供电设备。哪家电路不通、电灯不亮,他就去哪家修电路、换电灯,即使手中农活再忙都要放下去帮助群众,群众给他付工钱,他婉言拒绝:“这点小事不值得要钱,本村人帮点忙没关系”。据统计,自当选为镇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冯登明无偿帮助群众达18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村上的义务电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仍然微笑着说,以后我走不动了,就不能给大伙儿接电线了。
为难之时伸援手。帮助别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爱好,群众有难事他总能雪中送炭,从不会袖手旁观。去年5月,正是农民栽插秧苗的关键季节,群众都已结束了水稻栽插转为旱地作业,他到渠道上去引水灌苗时,路过本村村民王明生家,发现他家种水稻的田还是冬水,而且水中杂草丛生,全无耕耙的痕迹。他非常诧异,到王民生家敲门问时,不料关门闭户无人在家,他预感这家可能有什么急事,于是打听周围群众才知晓,原来正值农忙之紧水稻栽插之时,王明生却忽然双眼模糊,看不清东西,被紧急送到县医院治疗至今未归。冯登明心知王家只有夫妻两人在家,年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常年多病,家庭困难。别人家的秧苗已经绿了田,他家还未“开秧门”,今年的生活怎么办?治病是大事,可是秧未栽没饭吃同样是大事,作为人大代表他岂能袖手旁观?于是他心中立刻冒出了“帮不了治病就帮栽秧”的念头。通过了解得知王家水田面积是4亩,初步测算需要20余个劳动力,光靠自己一个人是完不成的,只能寻求他助。其他人又是否愿意帮忙?报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对王家周边邻居家逐户商议,沟通一家到另一家,一连走了十多家,通过他动员说服,邻居们纷纷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冯登明悬着的心也踏实了许多。通过电话与王家沟通,王家闻后既是感动又是感激,在千恩万谢中答应了此事。冯登明开始召集热心邻居户开会分工,有的出牛力田,有的运粪施肥,有的拔苗送秧,有的后勤作饭,其余全部下田插秧。第二天早上,几十个劳动力按分工全部到位各干其事,大家不分重活、轻活,不分肮活、累活抢着干,仅用了一天半时间便将王家4亩秧田全部满栽满插。王家治好疾病回家时,秧苗已是绿油油,与先栽插的秧苗长势没什么两样,一家人怀着由衷的激动之情去冯登明家登门拜谢,冯登明却说“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谁家没有困难的时候”,王家听到这些朴实真挚的话语,无不感动。
体贴助人显真情。冯登明说:“当前农村常住人口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有些家庭甚至疾病缠身,生活十分困难,我只能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眼前困难”。每当有空时,他都会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走问问,尤其是在雨天、冬天,更是十分频繁,目的是和一些老人摆摆龙门阵、拉拉家常,让他们不感到寂寞;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帮助,是否需要通知在外务工的家人。灯油坪村一社的李代英老人,75岁,丈夫早去世了,儿女长期不在身边;三社的王文金老人,80多岁了,家里儿媳、孙子死了,孙媳妇离家走了,只剩下儿子和3岁的重孙女,……说起冯登明时,他们都满含泪水的说:“冯代表是个大好人,经常关心照顾我们哦”。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冯登明不计个人得失,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从点点滴滴做起,就是这样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细微的、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小事来表达自己善良、淳朴、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