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主城区1079个IC卡电话亭被拆除“一个不留”

21.05.2014  11:06

  电话溯源

  贝尔发明

  第一台电话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铜牌。

  投币电话

  电话亭出现

  1889年5月1日,威廉·葛雷德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发明了投币电话。不久,街头出现了电话亭。

  两秒钟。当您看到本版标题的瞬间,就有成千上万条短信、微信正在空中传递。

  掏出手机发个短信、聊个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习惯,是否还有人会记得当年那个满大街寻找公用电话的情景?是否有人还记得“每人一部电话”这类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奢望?

  通讯技术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IC卡公用电话的通话功能已经完全被手机取代,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作为曾经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通讯工具、城市街头的一道景观,IC卡公用电话亭都应该被城市铭记。

  1079个废旧电话亭不见踪影……

  曾带给市民生活无限便利的IC卡电话亭,无人问津已经很久了。这些天,走上成都的街头,你甚至可能注意不到,那些布满灰尘、早已落后于信息时代的IC卡电话亭已悄悄不见了踪影。

  昨日,成都市城管局在官方微博发文称,截至5月12日,城管局已将市内的1079个废旧电话亭全部拆除。这一消息让曾经历过“IC卡电话时代”的网友、市民们瞬间怀念起十几年前那个“路边话机前排长队,一买一打IC卡”的年代。

  “一个都不留”,成都市城管局执法二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春节后拆除工程开始,直到5月12日拆除完毕,除高校内、小区里等非城管管辖的区域外,成都主城区街道上的1079个旧IC卡电话亭全部被拆除。“主要目的,自然是建新拆旧”,该负责人称,这件“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旧IC卡电话亭拆除案件”早在去年下半年,市城管局就已开始介入调查。历时数月,调查的内容包括旧电话亭在市区的数量、分布点位、修建时间,以及当前的状态等。调查结束,市城管局得出的结论是:“随着红色智能信息亭的修建、升级,旧IC卡电话亭已经丧失原有功能”,除了功能不再,其破烂不堪,更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形象。拆除的执行者,是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市城管局全程跟踪督办。该负责人称,自拆除完毕至今,执法人员依然在进行进一步核查,避免有尚未拆除的“漏网之鱼”。

  拆除理由

  手机“称霸”后的IC卡电话亭———

  丧失原有功能

  破烂不堪

  严重影响形象

  记者4月曾走访玉沙路上的一个旧电话亭,其黄色顶盖已经斑驳,内里被贴满了“招租”、“开锁”的牛皮癣小广告。其中的两部电话机,一部拿起话筒,屏幕显示“不能正常使用”字样;另一部则直接不能通电。整个话机布满灰尘,还有一侧粘了嚼完的口香糖。

  除了成为牛皮癣的集结地,电话亭还时常被改造成清洁工、街边小商铺等的“杂物间”,曾有网友发图,成都街边的电话亭被放置了清洁使用的扫把、水桶、顶盖上还晾晒了抹布。

  街道上,许多的IC卡电话亭更是已“体无完肤、缺胳膊少腿”。未拆除之前,武侯祠大街等诸多街道上,旧IC卡电话亭中许多话机已经被损毁,甚至有些话机已被偷走。

  成都IC卡电话亭,由兴而衰,

  用了不到8年时间。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这是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一种生活憧憬。当时的电话用户绝大部分是机关和企业,领导干部家中的电话是因工作需要由单位出资安装的。当时谁家有部电话,都会引来羡慕的目光。

  “两个小娃娃,正在打电话,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喂喂喂,我在幼儿园。

  20世纪80年代孩子们口中流传的儿歌。那时候对于孩子们来说,打电话是一件颇为神秘的事情。对于大人们来说,像这样打电话闲聊,也几乎不可能。

  “有事儿您呼我!

  1986年,北京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126台,当时入网费高达4000至5000元,用户仅有68人。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1988年北京有了最先一批手机用户,那时的手机俗称“大哥大”,一部价格高达2~3万元,被视为财富的象征。

  “BP机来信息了,我用IC卡电话亭回个电话。

  20世纪90年代之后,腰挎BP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那时BP机一响,人们便要迫不及待地直奔公用电话亭。

  IC卡电话是2000年在成都的街道上闪亮登场的。芳草街上一家报刊亭的老板武先生曾销售过IC电话卡。在他的回忆中,IC卡电话刚开始流行时,自家的电话卡卖得十分火爆,一天甚至能销售出上百张。“那时候,旁边的街上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电话亭,小年轻在里面打电话,总是一个小时不出来,卡打爆了,就再过来买一张”。武先生记得,那个时代手机还不普及,许多人还在使用BP机,有些人收到传呼之后需要回电话,就掏出IC卡去找IC卡电话亭。

  “刚安起来的时候还多时尚的,早先有急事都要去找公用电话亭排队,比找公厕还难”,武先生感慨地称,街上有了IC卡电话亭后,自家摊位上的公用电话打的人就变少了。武老板回忆称,大学生每天要打电话回家,中学生也偷偷买卡,“不敢在家里打的电话,就用路边的IC卡电话打”。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20世纪末,拨号上网使得互联网在家庭中开始普及开来。《纽约客》上的一幅漫画中的调侃语句,借着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著作《未来之路》传播开来,并被e时代的网络青年们奉为真理。

  “路边话机前排长队,一买一打IC卡

  据了解,1995年10月4日,我国第一张IC卡———中华IC卡研制成功并通过专家鉴定。1995年12月,中国IC卡公话开通,发行了中国第一套IC电话卡。1999年初,由电信四川省(成都市)公司投入资金,以每座约4000元的价格,共采购了近2000座IC卡话亭,市公司共采购1000座,合计耗资1200万元。IC卡电话亭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进入了成都。总体而言,从2000年到2004年,都算是IC卡电话使用的高峰期。

  繁荣了几年后,随着小灵通的出现,2004年,IC卡电话亭便正式走向没落。2004年到2007年,手机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使用IC卡电话的群体从大多市民,缩减到了外来打工群体和大学生。武老板自2005年开始,便不再销售电话卡。他告诉记者,到了2006、2007年,还销售IC卡的摊位就只剩下了大学门口的小摊,“一个月能卖出去六、七张就很不错了”。

  “伊妹儿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这句对电子邮件E-mail的中文译音,是“美眉”、“”、“”等网络语言的开端之一。

  “回头咱们MSN上聊。

  21世纪,公司白领开始将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引入工作和生活,有人甚至将MSN账号或QQ号码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

  “什么是IC卡哟?电话亭又是什么?

  在武老板13岁的女儿印象中,从没有IC卡电话被使用的画面。她说,小时候曾经拿过用完的IC卡当卡片玩,但却早已忘记那种磁卡的样子,家中曾保留的IC卡,也早已随着整理、搬家,变得不知踪影。

  2000年,IC卡电话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成都市,而它走向没落,只用了8年不到的时间。在2007年,成都街头的IC电话亭就已大多成了摆设。

  随着红色智能信息亭的修建、升级,成都旧IC卡电话亭已经丧失原有功能。

  新闻链接

  升级改造 IC卡电话亭覆盖WiFi

  香港:成无线城市一部分

  在通信技术发达的中国香港同样存在类似IC卡电话亭。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国香港金融区,是商务人士经常使用的通信工具———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无线城市的一部分,在电话亭内部覆盖了WiFi信号。

  日本:将设10万免费公话亭

  日本两家公司曾计划在全国设置10万部免费公用电话。据了解,在拨打这种免费公用电话时,用户首先拿下话筒拨打想拨的电话号码,之后液晶画面上会出现一段长约15秒的广告,之后电话就会接通。如果你拨打的是固定电话,你可以免费通话9分钟,如果你拨打的是手机,则至多能免费通话1分钟。

  英国:让公众“收养

  随处可见的红色电话亭曾是英国的城市标志之一。而在手机保有量达到80%的今天,由于收入持续下滑,英国电信公司计划拆除部分街头电话亭,同时将另一些电话亭让公众去“收养”,收养的公众可以将电话亭改建为其他用途。

  此外,英国电信选择以所属的公用电话亭为据点,在全国确定了4000个公共电话亭来部署公共热点接入,建设WLAN网络。

  美国:管理权交政府

  由于投币电话业务具有公用性质,因此从1996年开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一些州的投币电话业务管理权交给了当地州政府。

  澳大利亚:创新应用

  澳大利亚电信公司(Telstra)推出了公用电话亭上的广告,为市场营销者提供了一个接触用户的创新性途径。

  Telstra为延长公用电话的使用寿命想了不少办法,公用电话亭广告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还尝试在公用电话上提供短消息功能,以及让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拨打公用电话,部分公用电话亭甚至被改造成WiFi“热点”。此外,Telstra还和ANZ 银行合作,将ATM自动取款机安装到公用电话亭中。

原标题: 主城区1079个IC卡电话亭被拆除“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