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枇杷种植户遭遇大幅减产 果农减损农业险能否发挥作用

26.05.2016  13:28

  本报记者 张守帅张彧希

  龙泉驿枇杷种植户遭遇大幅减产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张彧希

  眼看着市场上的枇杷价格涨到了每公斤40-60元,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成都龙泉驿果农,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年前的花腐病以及年后的霜冻,造成枇杷严重减产,原本还应在采摘期的枇杷林,已无果实挂在枝头。

  果农的损失有多严重,农业保险对减轻灾损是否发挥了作用?5月25日,记者赶赴龙泉驿展开调查。

   减产减少了供应

  为什么没有卖出好价钱?

  龙泉驿种植水果近1.33万公顷,枇杷占了四分之一强,其中最核心的种植区域位于柏合镇。

  记者抵达该镇农工村,放眼望去,从平坝到山区,枇杷树郁郁青青。村民说,此时不应该只有绿色,去年此时,林间还挂着黄灿灿的枇杷。“早就卖没了,产量低得很,钱都让外地枇杷给赚了。”种植大户李先平说,他家1公顷枇杷只收入万把元,仅相当于去年的七分之一。

  农工村种植枇杷330余公顷,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接连遭遇的两场灾害,造成了这次大规模减产。“去年11月前后,花腐病泛滥,烂花、落花,令人心疼。”据村主任张文香介绍,今年1月22日—24日,一场强降温天气将当地的最低气温逼至历史极值。“柏合镇温度达到零下5℃,超出了枇杷的耐寒极限。”

  很多人不解,枇杷减产,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没卖出个好价钱?“果核冻死了,个头长不大,既不好吃又不好看。”第9小组村民刘元金说,减产与品质降低是同步发生的,“以前卖的五星枇杷像鸡蛋大小,今年是鹌鹑蛋模样,还是个坏的,怎么卖得起价?”

  去年批发价10元起步,今年只有3元。一家北京网商长期跟农工村合作,张文香告诉他今年品质不好,这个网商起初不相信,专程赶到村上试吃,果然摇摇头就走了。

   每公顷获赔8550元

  赔付标准是怎么确定的?

  销售季早早结束了,村民都在等一件事情,理赔。

  从2012年开始,柏合镇就动员果农购买政策性农业险,农工村投保率在90%以上。每公顷每年投保1800元,成都市市级财政承担50%,区(市)县财政承担25%,农户承担25%,即农户每公顷承担450元。

  为鼓励农民参保,龙泉驿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补贴标准。农户以合作社形式购买保险,每公顷只需支付45元,以单户投保,每公顷187.5元。这一举措调动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泉支公司是承保方,其三农业务部经理吴德林多次到受灾乡镇踏勘,并已会同镇村负责人和农业专家确定了灾损,他给出了农工村的赔付标准:每公顷8550元。

  这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吴德林说,受灾发生时果实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保额也不同。“两次灾害都发生在开花坐果期,开花坐果期每公顷的保额是18000元,经过灾损评估确定赔偿比例为50%。”他说,扣除免赔部分,每公顷的赔付额度是8550元。

  刘元金说,一公顷投45元理赔回8550元,多少有点安慰。

  据吴德林透露,此次赔付涉及龙泉驿10个乡镇,每个受灾村的赔付金额因受灾程度而有差异,总体赔付规模将超过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