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枇杷种植户遭遇大减产 个头长不大又难吃

26.05.2016  17:08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张守帅

  眼看着枇杷的市场价格涨到了每斤20-30元,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龙泉驿果农,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年前的花腐病以及年后的霜冻灾害,造成枇杷严重减产,原本还应在采摘的枇杷林,已无果实可挂枝头。

  果农的损失有多严重,农业保险对减轻灾损是否发挥了作用?5月25日,川报观察记者赶赴龙泉驿就此展开调查。

  减产减少了供应

  为什么没有卖出好价钱?

  龙泉驿种植水果近20万亩,枇杷林占了四分之一强,其中最核心的种植区域位于素有“四季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称的柏合镇。

  记者抵达该镇农工村后,放眼望去,从平坝到山区,栽种的枇杷树郁郁青青。村民说,不应该只有绿色,要在去年此时,林间还挂着黄灿灿的枇杷果。

  “早就卖没了,产量低得很,钱都让外来的枇杷给赚了。”种植大户李先平一脸不悦,他家15亩枇杷林只收入1万多元,仅相当于去年的七分之一。

  农工村种植枇杷5000余亩,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接连遭遇的两场灾害,造成了这次大规模减产。

  “去年11月前后,花腐病泛滥,烂花、落花,真令人心疼。”据村主任张文香介绍,花腐病影响坐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减产。

  这还不算完。2016年1月22日—24日,一场强降温天气席卷龙泉驿,将当地的最低气温逼至历史极值。“柏合镇的温度达到零下5℃,超出了枇杷的耐寒极限。”张文香说,那个时候果农就预料到收成将大打折扣。

  第9小组村民刘元金种了30多年枇杷,追溯遭遇过的类似极端天气已是1981年的事了。霜打在小指大小的果实上,刘元金郁闷地一天没说几句话。

  很多人感到不解,枇杷减少了产量,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没卖出个好价钱?“果核冻死了,个头长不大,既不好吃又不好看。”刘元金说,减产与品质降低是同步发生的,“以前卖的五星枇杷像鸡蛋大小,今年是鹌鹑蛋模样,还是个坏的,怎么卖得起价?

  去年批发价10元起步,今年只有3元。有一家北京网商长期跟农工村合作,张文香告诉他今年品质不好,这个网商起初不相信,专程赶到村上试吃,果然摇摇头就走了。

  每亩获赔570元

  赔付标准是什么确定的?

  早早结束了销售季,村民都在等一件事情,理赔。

  从2012年开始,柏合镇就动员果农购买政策性农业险,农工村的投保率在90%以上。投保这一险种每亩每年120元,成都市的政策是,市级财政承担50%,区(市)县财政承担25%,农户承担25%,即农户每亩承担30元。

  为了鼓励农民参保,龙泉驿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农户以合作社形式购买保险,每亩只要支付3元,以单户投保,每亩12.5元。”龙泉驿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谭金文说,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泉支公司是承保方,其三农业务部经理吴德林多次到受灾乡镇踏勘,已会同镇村负责人和农业专家确定了灾损。他给出了农工村的赔付标准:每亩570元。

  这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吴德林说,受灾发生时果实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保额也不同。“两次灾害都发生在开花坐果期,开花坐果期每亩的保额是1200元,经过灾损评估确定赔偿比例为50%。”他说,扣除免赔部分,每亩的赔付额度是570元。

  也有农民不解,一亩地正常收益在万元左右,为什么才赔了不到600元?谭金文解释说,政策性农业险保障的是农药、化肥等物化成本(人工成本除外)而非种植收益,“说白了,就是在受损后把农民投入进去的赔付回来,起到托底保本的惠农作用”。

  刘元金说,一亩投3元理赔回570元,确实给了果农安慰。

  据吴德林透露,此次赔付涉及龙泉驿10个乡镇,每个受灾村的赔付金额因受灾程度而有差异,总体赔付规模将超过1600万元,“创了龙泉驿推广政策性农业险以来的赔付纪录”。

  “预计明年的投保率将达到100%。”张文香表示,没有尝到甜头的果农肯定不会再错过。

  探路水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

  能够保障果农的种植收益?

  政策性农业险只能起到托底作用,龙泉驿已在探索试点保障水果收益的目标价格指数保险,作为试点区域之一的农工村果农因而有望就此进一步减少灾害损失。

  “最早的探索是从葡萄目标价格指数险起步的。”吴德林说,这个险种的具体赔付方式是:当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给予差价赔偿。

  去年,中国人保龙泉驿支公司与试点的3000亩葡萄基地约定了2.5元的目标价格,每亩产量确定为2000斤、最高保额5000元。当年市场平均价格是2.4元,每亩给予了果农200元的赔偿。

  今年4月,中航安盟产险四川省分公司与龙泉驿签订合作协议,承保农工村3200多亩枇杷种植地的目标价格指数保险。

  据谭金文介绍,参保果农达到近700户,双方约定的价格是,大棚种植的枇杷每公斤20元、露天种植的每公斤10元,两者赔付依据的产量分别是800斤、700斤。

  市场价格是否低于上述约定价格,便成为农工村果农能否拿到赔付的关键。“这个采集工作由区价格认证中心独立完成。”他说,承包期内(大棚枇杷4月20日—5月4日、露天枇杷5月1日—5月30日),价格认证中心每周都要派人到农工村采集交易价格,最后综合起来测算平均价格。

  预计本月底,平均价格将被测算出来。从谭金文掌握的情况看,果农获得赔付的可能性较大。据悉,龙泉驿试点的水果类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政府承担了85%的保费支出,农户自筹比例为15%。以露天枇杷为例,农户支出的每亩保费是47.25元。

  谭金文认为,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的探索,是要破解当前水果种植面临的一大困境:价格一高,农户盲目跟风种植,但实际收益并不高;枇杷一低,农户收益受到影响,种植积极性又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