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小伤员康复出院 千里驰援再展四川卫生应急能力

20.08.2014  11:06

    8月13日下午4时,经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精心治疗,两位云南鲁甸地震小伤员谢维旺和陈桂艳康复出院。从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到精心安排妥善安置接收地震伤员,四川省卫生部门快速反应、周密部署、紧急驰援、妥善接收伤员,再度展示了我省卫生应急能力,为救治伤员赢得了时间。

     截至目前,我省医疗救援队已累计转运伤员265人,救治伤员314人,其中危重28人、重症69人,医疗巡诊1213人次,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1266人次,消毒重点地段20.3万平方米。

     快速:

    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

     8月3日下午4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面对地震,拥有丰富地震救援经验的省卫生计生委意识到,四川的医疗救援力量极有可能需要驰援灾区,立即要求各相关单位做好一切准备。位于省人民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通知,所有人员归位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出发。距离震中较近的宜宾、泸州和凉山卫生部门也同时接到了一样的命令。

    当晚,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驰援灾区的通知后,宜宾、泸州分别由28名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和12辆救护车组成的医疗队迅速出发,赶赴灾区。第二天凌晨,凉山州宁南县和布拖县也分别派出医疗队前往灾区。由5名专家组成的华西医院专家组也在天亮后乘坐首班飞机飞赴昆明。18小时内,我省4支医疗队共103位医务人员和18辆救护车,已在灾区全面开展救治工作。

     4日凌晨3时,宜宾医疗队在大雨中率先赶到了鲁甸,成为首支抵达的外省医疗队。他们在接到去龙头山镇实施救治任务后,没有片刻休息,就立即前往目的地。鲁甸县城通往龙头山镇的道路在地震中因塌方中断,救援车辆无法顺利通行,医疗队只能冒着塌方和飞石的危险,徒步近1小时绕行到医疗救治点——龙头山镇中学,并立即投入到伤员的救治中。当天转运伤员30多人,救治伤员57人,其中重症伤员19人,危重伤员6人。泸州医疗队到达后,则分为4个小组,一方面参与龙头山镇的救治工作,一方面走村串户进行现场救治,还有的小组则负责转运伤员。

     宁南县医疗队在云南巧家县新甸镇坪地村开展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当天就搭建医疗帐篷2顶,消毒重点地段5000平方米,对300人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布拖县医疗队则在巧家县包谷垴乡和老店镇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医疗队的队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吃苦耐劳,全身心救治伤员。每到一地,当地群众都会对医疗队员们连声感谢。

     精心:

    转运的伤员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

    “宜宾、泸州的6家医院都要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震后第二天,省卫生计生委便提出了要求。一时间,各家医院行动起来,腾病房、建医疗小组、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有序进行。仅一天时间,6家医院就腾出了300张病床,做好了一切接收伤员的准备。

     8月6日傍晚7时30分,从昭通送往宜宾的首批32名伤员乘坐火车专列抵达宜宾火车站,立即被送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这是鲁甸地震后送往外省治疗的首批伤员。这批伤员中,最大的71岁,最小的3岁;其中8名伤员伤势较轻,24名伤势较重,多数是头部受伤、四肢骨折。

     为做好伤员的转送和治疗,宜宾市制定了周密的接收转运方案。在开往宜宾的专列上,每个伤员都贴上了醒目的编号;以29辆救护车组织起来的29个医护组也同样进行了编号,实行分组按编号对应接收。如此互不干扰、互不交叉,仅用了48分钟就成功实现了全部32名伤员从车站到病房的高效有序转运。

    宜宾市还对55位伤员的家属进行了妥善安置,既让家属们感受到了四川人民的热情,也让伤员能安心地接受治疗。

     根据多次地震伤员的救治经验,此次的伤员救治按照“四集中”的治疗原则,所有伤员均由宜宾市二医院接收。医院成立了专家组和治疗小组,诊治工作从接收伤员开始进入状态,由医护人员一对一在救护车上对伤员进行伤情核查,护送入院。伤员送入医院后,由医院多个专家组对伤员再次核查,制定治疗方案。为使地震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省卫生计生委指派的省级专家组连夜对地震伤员进行再次集体会诊,修改完善治疗方案。为了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在宜宾市二医院还设立了“云南鲁甸地震接收伤员治疗指挥部”,统一协调省市专家组开展工作,确保所有伤员得到最好的治疗。(记者 石小宏)

    原标题: 千里驰援,再展四川卫生应急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