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投向双创 高新区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02.06.2016  03:51

  (四川台记者向显焱)6月1日-6月7日,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以“支撑经济转型发展”为主线,着重展示“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包括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杭州、武汉东湖、成都高新区等在内的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位于展览馆9号厅的区域创新板块集中亮相,全面展示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总体进展,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反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成都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8个、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二五”期间,着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评价中综合排名中长期保持全国前列。

  在本次展览中,成都高新区主要展出信息安全、软件及新兴信息服务业等重点科技创新产品项目,他们分别来自7家成都高新区企业,其中有从事北斗卫星系统研发的国企,也有创造出国内首家教育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还有以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把握相结合的优秀民营企业,以及引领科技前沿(虚拟现实、3D打印技术)的创业企业等。

  小小智能笔 大大含金量

  蓝光英诺研发的全球首个3D生物血管打印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极米超高清无屏电视;不仅仅会做题、解题,还会判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斯普奥汀研发的不需要接触就可以无线充电的产品;君乾信息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国产VR引擎;国恒空间研发的GStar-MT网状网卫星通信系统;中国网安全研发的采用国产高性能密码芯片和手机芯片的全球首款商用4G VoLTE安全手机……这些来自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纷纷在成都高新区展区集中亮相。

  “阿尔法狗”会下围棋,准星可以判卷和解题。成都高新区参展企业准星云学研发的 “准星智能评测及学习平台”核心技术集成多项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公有云技术等。一支小小的“准星利用智能笔”,却有着大大的技术“含金量”,它能够精准采集学生书写的原始笔迹,对笔迹进行自动识别,利用构建的知识库,及时对学生答案正误、错误知识点、错误原因进行智能判定,将前后答题步骤进行逻辑推理证明,实现一题多解下的判定和评测,甚至是对初等数学主客观题的自动评测。

  “这款让社会各界备受期待的机器人现在还没有昵称,目前对外的称呼是‘高考机器人’”。清华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准星云学创始人林辉介绍,准星机器人不仅仅能够实现解题,还能对学生的手写作业进行智能评测。“智能评测不仅能帮助学生即时找出知识缺陷并提示开展针对性补习,还能大大减轻教师批改试卷和作业的工作量,帮助教育管理者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特别是能逐行批阅,将批阅的质量上升到最小粒度,表现学生的复杂思维过程。

  现场,林辉对该款机器人产品进行了演示,针对2015年北京高考数学卷最难的一道压轴题,在不与互联网联网的情况下,它依靠自身的系统,仅仅用了1分30秒即成功完成解答。而在此前进行的测试中,该“高考机器人”解答近几年的高考北京卷已经能达到115分的成绩。

  “我们的机器人不仅智商高,而且很刻苦,它正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学习。”林辉说,“高考机器人”已被列入科技部863计划的首要任务,而准星云学公司将主攻机器人在数学科目的考试。明年高考期间,“高考机器人”将参加高考,目标是要超过重点本科分数线。届时,“高考机器人”将单独在一个关闭外部网络的房间内,由专业公证人员监考,输入试卷电子版来“读题”,通过内部服务器的计算,最终由打印机打出其答案,与全国文科高考生同时考试、同时交卷。

  “实现智能阅卷、自动出卷、个性化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领域变革。”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将对此项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给予支持,推动其更好、更快地投入大范围应用,达到“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教育”的目的。

  苦练创新“内功” 如今“底气”十足

  这次科技创新成果展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长期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成都高新区苦练创新“内功”,大力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出台成体系的科技创新发展扶持政策,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主的创新载体体系,涵盖公共技术、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知识产权等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包含科技金融资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综合服务平台、体制机制的科技金融体系,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配套服务、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人才体系,构建了科技资源日益丰富、创新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的较为完善、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在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方面,成都高新区可谓“底气”十足。“十二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制定实施了《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从聚集科技资源、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设立了聚集高校院所资源、重大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技术交易补贴、国家科技项目配套、知识产权资助、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奖获奖奖励等专项资金。近3年来,累计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各级专利奖64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9项;申请发明专利24289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961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0家。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91002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702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2.4件,位居全国国家高新区前列。

  完善公共服务是成都高新区搭建的转化桥梁。依托成都市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成都高新区有效整合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资源,打造了一批高质量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经认定公共技术平台达到56个;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研发机构40个;聚集包括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13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内的15个区域技术转移中心;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4家;建设中欧技术商务合作平台,依托欧洲企业网(EEN)中国西部中心链接全球600多个合作伙伴机构及超过100万中小企业的创新资源。

  加强校地合作是成都高新区打出的“组合拳”。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川内重点大学及其它国内一流大学在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载体打造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目前,在区内有各高校直接投资、合资、师生创业投资企业、机构逾600家,区内企业与大学院所合作项目(包括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联盟、公共技术平台等)50余个。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5年内提供超过10亿元资金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度合作,联合打造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中国硅谷”,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创新政策加码 150亿投向“双创

  在交上科技创新辉煌的“十二五”答卷之后,成都高新区“十三五”蓝图已描绘完毕,一幅新的创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16年农历新年期间,正是万家灯火、合家团圆的欢聚时光,而成都高新区的不少办公室里,还人头攒动、灯火灿烂。节后上班的第二个工作日,成都高新区即召开工作会议,对外发布“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新蓝图:根据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要实现全口径产业总产值10000亿元,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发明专利授权累计超过11000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

  “极米的目标是抢占传统电视1%份额,去年极米无屏电视销量超过20万台,而今年继续保持了爆发式增长态势,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60万台。”极米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抓住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打造全球品牌,成都高新区提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跟企业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公司已经制定了全球战略,未来我们要努力在欧美市场上实现突破。

  作为掌握无线充电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斯普奥汀分别在加拿大、电子科大与成都高新区建立了实验室,走的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道路。“今年7月,我们将在成都一些知名商业载体铺开智能无线充电平台。”斯普奥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率先在国内推出无线充电产品应用的企业,未来将联合行业相关企业,共推无线充电的行业标准。

  在VR建模与呈现引擎、动作交互等关键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群,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VR引擎及应用产品后,君乾信息已经申请了国家技术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公司未来将与阿里、苏宁易购等企业展开合作,共推虚拟现实服务解决方案,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给不同行业提供模式创新。”君乾信息相关负责人说。

  “场地租金补贴、启动资金到后来的融资补贴,我们一个都没有落下。”林辉对成都高新区的企业服务和政策支持深有感触,他说,准星云学几乎享受到了符合条件的所有成都高新区政策,而这明显加速了准星云学的发展速度。2016年初的短短三个月内,“准星智能评测及学习平台”试点学校达到近20所,累积使用人数达到3万余人。在四川、江苏等地教育系统进行项目试点和商业转化,现正在以成都、苏州等地为中心构建“智慧教育互联网+”试点示范区。现在,准星云学已经启动了新一轮融资计划,吸引了全球大批机构关注。

  据悉,为了支撑未来五年的发展“新蓝图”,成都高新区将实施“七大行动”: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打造“世界双创试验田”;实施产业大智造行动,打造“国际智造谷”;实施人才大汇聚行动,打造“国际创客天堂”;实施开放大融合行动,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实施产城大提升行动,打造“国际现代新城”;实施体制大突破行动,打造“全面创新改革核心引领区”;实施民生大保障行动,打造“文明和谐首善区”。同时,成都高新区将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连续5年,支持知名大学科研成果在区内转化;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连续5年,支持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中心在区内落户;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连续5年,支持引进高端人才到成都高新区发展。

  “未来几年,我们要做好以上150亿政策扶持资金的兑现落地,同时要积极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十条政策落到实处,通过这些引导性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力度。”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全面创新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供给侧改革,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使这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双创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