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量服”托起残疾人梦想
(陈敏)“推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三年来,我们深深感受到‘量服’工作模式带给残疾人事业的进步。不仅给予残疾人生活、工作的动力,也推动着基层残疾人工作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特惠政策的出台,推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近日,在全省残联工作电视电话会主会场,高县残联理事长易庆平作经验交流发言时说。
经验源于成绩。2013年,该县残联为13900名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并建立人头档案;为8000多名残疾人直接提供了资金、项目、物资方面的扶持;为50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办证、法律政策宣传方面等服务。
2013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了受到该县“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工作帮扶实惠的残疾人养兔专业户张光芬,并在9月16日晚7点《新闻联播》中播出。
成绩则来自实实在在的工作。
真情助学 残疾人读书不再难
今年22岁的闫丛玉出生在高县可久镇双凤村,现在是高县中学高三学生,因患有先天性脑瘫,8岁以前只能在地上爬行。2009年,该县残联在了解到闫丛玉的具体情况后,介绍他到成都完成了矫形手术。
经过一年多康复锻炼,闫丛玉现已能脱离拐杖走一小段路。“能够站起来是我从小的梦想。”闫丛玉说,残联工作者杨琴告诉她,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
杨琴也是一名残疾人。在工作中,杨琴常常用自身的经历帮助像闫丛玉这样带有残疾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2013年,该县残联为336名残疾人或残疾人子女提供扶残助学金共计11万。
无障碍改造 残疾人生活实现自理
2013年,该县残联对7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家住庆符镇百花村的二级肢体残疾人张馥麟就是其中一个受惠者。
“家里的三台轮椅都是县残联送的,上班、回家两不误。”张馥麟笑着说,县残联还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对他家进行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出入通道改成了水泥地面,并安装了扶手,卫生间里装上了防滑垫、“U”形扶手、坐便椅、折叠浴椅等,阳台上还安装了手摇升降晾衣架。
“自从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后,张馥麟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张馥麟的母亲说。
政策帮扶 残疾人当上养殖大户
彭朝益是肢体三级残疾人,是该县文江镇高合村有名的养猪“土专家”,邻里时常请她去给猪看病。
“刚开始很艰难呐。”彭朝益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喂猪一点都不讲科学,最开始养的3头母猪总共下了30多只仔猪,结果全部因病死去。
2009年,正处在困境中的彭朝益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科学的养猪技术让她重燃信心。当年,在残联的帮助下,彭朝益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1万元,修建了住房和一个9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获得残疾人康复扶贫到户贴息贷款3万元,启动了养猪场运转;为扶持她的产业发展壮大,残联还先后赠送了价值8000多元的饲料、药品等物资。
2013年,彭朝益又获得了残疾人康复扶贫到户贴息贷款5万元,并在残联的协调下,从该县畜牧局获得了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户6万元的帮扶款。
200平米的标准化猪圈建起来了,10头母猪已经下仔,100头小猪仔正待育肥。彭朝益的好日子越来越近。
2013年,该县残联为28名残疾人种植养殖户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并牵头协调各部门力量引导他们发展壮大,培育成为初具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残疾人工作停留在民政救助上,停留在宣传和口号上,体现在单向的帮扶活动上。而‘量服’工作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解决好残疾群众的突出和合理诉求,让他们圆梦。”近日,易庆平告诉笔者,今年县残联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切实为残疾人朋友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努力实现“量服”工作的全覆盖,让全县13970名持证残疾人都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服务,构建残疾人事业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