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 精准扶贫的四川实践
编者按:为深入解读和充分展现四川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立足小康抓扶贫、着眼大局抓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奋力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战略部署和生动实践,今日起,我们将连续在人民网首页、四川频道首页、手机人民网全域推出《四川全力以赴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系列报道。
本组系列报道分为上、中、下篇。上篇为新闻通讯:《高位推动 精准扶贫的四川实践》;中篇为领导专访:《坚持“双轮驱动” 强力推进四川扶贫攻坚开发--人民网记者专访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下篇为基层声音:《叙永青川喜德黑水县委书记、县长谈扶贫》,约请四川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的4位县委书记、县长,谈扶贫开发攻坚的责任担当和勇于作为。敬请关注。
《四川全力以赴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系列报道(上篇)
高位推动 精准扶贫的四川实践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巴中市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调研,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省扶贫局供图)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凉山州调研彝家新寨建设,看望慰问贫困群众。(省扶贫局供图)
(记者 陈曦 王凤运)“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条件好了很多,我希望以后生活也越来越好,孩子学到更多知识,长更多本事。”住进新房,洛呷村村民阿苦呷莫已经准备好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最让他喜悦的是,小女儿再也不用像大儿子那样,天不亮就起床去读书了。
洛呷村位于海拔2170米的四川省喜德县两河口镇,阿苦呷莫一家原本住在大山上,大儿子读小学时,每天早上公鸡打鸣就起床,然后步行2个小时到镇上学校读书。放学回家的路是上坡路,走的时间更久,往往回到家,大儿子已经是饥肠辘辘。“再也不能让女儿起早贪黑上学了。”
“党的政策卡莎莎,彝家新寨瓦吉瓦。”初冬季节,行走在巴蜀大地,一个个崭新的彝家新寨,美丽如画。
艳阳之下,石棉县安顺乡新场村的彝族妇女正在自家新居前忙着缝制过冬的衣物。(省扶贫局供图)
入冬前,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四组的23户受灾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全新的彝族新村聚居点,他们将在新家温暖过冬。该村在芦山“4·20”地震中严重毁坏,于2013年11月动工新建,目前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今年11月2日,在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彝家新寨幼儿园,20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充满童趣的教室上课、游戏。底底古村是峨边2013年彝家新寨建设示范村,村里活动室、卫生服务室、活动广场一应俱全,利用村活动室建设的幼儿园也于今年9月开班,彝族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入园。随着“一村一幼”政策的实施,截至目前,仅峨边县村级幼儿园数量就已达31所。
四川,人口和幅员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到2013年底,四川还有625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7.6%。贫困成为全面小康路上必跨之“栏”,必补之“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发源地之一的四川,追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扶贫攻坚这一栏必须跨过。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坚持高位推动,强势推进,以新定位、新突破、新机制,从最贫困村、最困难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入手,全面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两年来,四川省交出减贫250余万人的成绩单,在四川和全国迈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要将‘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确保农村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真正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到2020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如是说。
文化下乡,让彝族乡亲们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省扶贫局供图)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