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香优2115”通过验收 有望打破 “东北粳米”一统四川大米市场局面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李淼)9月17日,受农业部委托,四川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主持育成的国家主导品种“宜香优2115”在汉源县九襄镇刘家村的150亩高产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随机抽取3块田现场实收测产,平均每亩实收干谷达 921.0公斤。
“宜香优2115”在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推选为四川省主导品种,2014年被评为国家主导品种。今年,长江上游西南稻区示范推广该品种150万亩左右,四川近70万亩。
“宜香优2115”还被纳入四川省“优质稻米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重大项目,目前已被项目牵头单位作为打造四川优质大米名优品牌“巴蜀香米”的优选品种。
项目实施方表示,该品种今年初定推出5000吨,计划明年订单收购面积达10万亩,有望结束“东北粳米”一统四川大米市场的局面。
相关新闻
新华社长沙9月17日电(记者周勉)记者从16日在湖南长沙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上了解到,随着国家对种业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的明确以及新修订的种子法出台在即,种业企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期”,而我国也将以“国家战略”姿态应对日益危机的“种子主权”。
我国是农作物种子资源大国,也是很多作物的起源地,共保存有340种作物44万份的资源,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但由于各种原因,优质种子资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同时,目前我国种业前十强企业的市场总份额在全球仅占0.8%。而随着以“ABCD”四大公司(ADM、邦吉、佳吉、路易达孚)为主的外资种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种子主权”面临严峻挑战。
“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已连续三次发文扶持国内种业,明确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可以说我国的种业发展正迎来自己的黄金期。”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在此间介绍,目前我国正通过多项措施积极发展国内种业。
首先是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并在研发能力、资本能力、固定资产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大幅提高准入门槛。全国种子企业因此已由2011年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家。同时通过项目扶持、建立绿色通道、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方式支持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据介绍,2013年国家共免征种子企业所得税6.5亿元。
二是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提高供种保障能力。马淑萍介绍,目前中国共划定了西北、西南和海南三大制种片区。其中海南省拟规划5万亩的制种核心保护区。此外,农业部还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52个制种大县和湖南怀化、江苏盐城、新疆昌吉、甘肃张掖、四川绵阳等5个制种大市。
三是明确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分工。马淑萍表示,除对科研院所加大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外,国家还明确了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并建立种业科技成果转让公共交易平台,制定交易管理办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农委法案室副主任张福贵介绍,备受关注的新种子法草案已完成,有望在明年年底出台。“种子法的修订坚持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新品种保护;强化国家对育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坚持市场化并扶持种子企业和保障种业安全等几大原则。”张福贵表示,国家以立法形式鼓励种子企业创新和确保其市场主体地位,目的就是在于保护我国的“种子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