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风采征文

06.04.2016  12:47

  甲坝村新来的年轻人

                        ——记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地质队派驻魁多乡甲坝村

“驻村干部”李政男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我深深地爱着甲坝村淳朴的乡亲们!”——摘自魁多乡甲坝村“驻村干部”李政男的日记

九龙县魁多乡甲坝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中,位于魁多乡西南方向,距乡政府38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是九龙县普米村寨保存最完整的村落。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共168户615人,其中贫困建卡户35户121人,是九龙县19个精准扶贫村之一。甲坝村交通极为不便,村外的几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石刻的经文,迎风飘着的玛尼旗,正编织普米人传统的“波孜脚蓬”的藏族老阿妈……这一切衬托出甲坝村的安谧与闲适,更显示这是一个极古老、带着原始气息的村落。

2015年12月10日,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地质队派驻甲坝村“驻村干部”李政男的到来,打破了这儿的平静。李政男,23岁,崇州人,2014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小李有点儿腼腆,一天到晚笑咪咪的,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请跟随笔者的镜头,认识这个“甲坝村新来的年轻人”吧!

摆正角色定位,创新开展工作

如何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李政男上任后,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打开李政男的电脑,他已经建好了甲坝村全村群众的“数据库”。小李干部工作积极主动思考,勇于创新,很快进入了角色。他深知,“驻村干部”不是来作秀的,更不是来“镀金”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清楚甲坝村的家底,工作起来就是一摸黑!到村第二天,就手揣笔记本,在村主任桑金扎西的带领下,用15天时间,走遍了甲坝村168户,详细了解每户群众的家庭状况,倾听他们对甲坝村发展的意见建议,获得该村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年轻人就是有“思想火花”!2015年冬天,处于高寒山区的甲坝村异常寒冷。李政男打开电脑,边烤火,娴熟地用Excel,将白天了解的群众家庭情况、人口、牲畜农业生产情况、群众脱贫致富的意愿及意见建议等,分门别类地录入了“信息库”。

“2015年12月22日,冬至。我前往贫困村民王卡打家中,这是一间破旧的土石房屋,王卡打和妻子微笑着将我们带到家里。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家中为给长女治病,从九龙到康定到成都,历时8年的求医之旅,在长女不治而逝时终止,留下的只有矮矮的坟墓和高高的债台。长子在康定务工,每月节俭下来的钱,一部分还债,一部分补贴小女儿读书的生活费。虽然贫苦出生,小女儿仍然发愤图强,从甲坝这个偏远的高原小山村考到康定中学读书。家中皲裂的墙上贴着小女儿在2014年春季学期州统考八年级网班的考试成绩奖状,历史学科第1名,总分第3名……当卡打大叔微笑着讲出辛酸往事和窘迫现状时,我已眼泪盈眶。贫穷不可怕,为人父母哪怕再艰难,也要想尽办法让子女走得更远、更好。坚强、沉毅、奋进的品格,这是我们面对贫困时最珍贵的财富……”翻开李政男的驻村日记,详细地记录着走访群众的情况和真实感受!强烈地打动着阅读者的心灵!

12月27日,一三七地质队给李政男打来2500元,委托他慰问5家贫困户。李政男倒排了最贫困、想脱贫的5户。72岁的巴莫阿比莫搬到了甲坝村对面的子耳乡万年村魔子沟组。从甲坝村到万年村魔子沟组有一条崎岖的山路,李政男在甲坝组组长李小明的陪同下,徒步2个多小时,才到巴莫阿比莫家。当看到年老体衰的她和儿子生活在仅20平方米土石结构的危房里,生活极其困难,李政男情不自禁地流了眼泪。李政男将500元慰问金递给巴莫阿比莫时,她用听不清的彝语说到:“卡沙沙(彝话“感谢”的意思)共产党!政府瓦几瓦(瓦几瓦的彝语是“非常好”的意思)!”

驻村开展工作3个多月来,李政男走遍了甲坝村每家每户,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认识了这个从省城来的“驻村干部”!

绘制的蓝图,将成为甲坝村发展的“风向标”

以前的甲坝村,没有发展规划,如同大海中的航船,任其漂流!这种状况不改变,甲坝村没有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会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不愧是985创新平台、211工程大学的高材生,李政男对群众说道:“国家还有‘十三五’规划呢,甲坝村也得有自己的脱贫发展规划!”但群众并不理解。

李政男通过调研,把利用甲坝村气候、土壤、日照优势发展高山大蒜、木耳、野猪的想法,告诉了中国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深造的研究生同学。小李干部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支持!他们查资料、询专家,形成了甲坝村发展产业的可行性报告。但如何让群众信服,如何转变群众的观念支持产业发展呢?李政男想给群众“算账”。

2016年2月1日上午,李政男召集阿石业古、罗洪木果、阿术尼古、阿术泽伙等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发展产业开了个座谈会。

“今天,我请大家来,就是想让大家听我算个发展产业的‘经济账’!”小李干部开门见山说道。“以大蒜种植为例,全村规划50亩土地用于本地大蒜种植,平均每亩需蒜种200斤,共需蒜种1万斤,第一批蒜种进价10元每斤,蒜种成本为10万元。预计每亩产大蒜1000斤,50亩共收大蒜5万斤,通过市场分析,预计大蒜售价每斤4元,预计收成20万元,除去蒜种10万元,以及施肥、人力成本,可收入7万元,户均每年大蒜增收约2000元,加上投入的劳动力折合,户均可增收约3000元”。

李政男掰着手指头给群众算“经济账”后,35户贫困户准备种大蒜,播种面积达49亩;李洪等6户准备用3000根木头种木耳;王三珠、朱叫花等11户有养蜂经验,准备试点养蜂。群众们对发展产业充满了信心!

通过对甲坝村充分调查研究论证,李政男条分缕析地厘清了发展思路,制订了《甲坝村农牧产业发展脱贫规划(2016—2019年)》:2016年修通甲坝村通村公路,2017年启动新农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依托甲坝村高海拔、日照强、无污染的优势,发展大蒜、木耳、蜜蜂、野猪、圆根萝卜种植养殖,壮大养羊专业合作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

 做实事,我的心与甲坝的乡亲永远在一起

甲坝村2009年修建了一条19公里的毛胚路,弯急、坡陡、路窄、坑坑洼洼、流岩子,上边是悬崖峭壁,侧边是谷底深渊。“大车不能过,小车挂底盘,拖拉机转不过弯,司机开车胆战心惊”是甲坝村公路状况的真实写照。“我从二区120元买了一袋米,拉到甲坝,成本就到了180元;我拉了500斤洋芋到二区市场卖,除去运输、栽种成本,基本不赚钱啊!”甲坝村群众蔡兴发无可奈何地说。落后的交通条件,背扛马驮的运输方式,导致群众极度贫穷,生活方式还处于原始状态,与外界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弯弯曲曲、崎岖不平、险象环生的山路,不知道颠碎了多少祖辈们的致富梦想?!“要想富,先修路”。甲坝村要脱贫,修路已刻不容缓!只有修好了路,才能启动群众翘首以盼的藏区新居建设,群众才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李政男来甲坝村的时候,投资600万元的甲坝村11公里通村公路工程已启动。在公路施工现场,小李干部完全卸掉书生气的文静,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晴天一身灰”,他忙碌在工地上,困了,就地打个盹;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个馍馍。手掌起茧了,脚踝肿了,脚板磨破了,皮肤变黑了!路还在施工中,李政男和群众们在这条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采访接近尾声,笔者问李政男:“你不是甲坝人,为什么为甲坝村工作这么拼命呢?”

“不!从我来甲坝村担任‘驻村干部’的那天起,注定我是甲坝人!我跟甲坝有缘!我的心与甲坝的乡亲们永远在一起!”

甲坝村“驻村干部”李政男掷地有声的回答,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作者:付涛

  

地址:甘孜州九龙县魁多乡人民政府

  

邮政编码:626200

  

联系方式:1828364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