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政治生态的“劣币”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我们党一贯遵循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选拔任用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但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选用干部存在劣者上、优者下的“逆淘汰”现象,引发群众不满,破坏政治生态,值得深思。
经济学有个“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说如果人们在货币流通中将良币储存起来,使用劣币进行交易,久而久之,劣币就会充斥市场,良币就会被逐出流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信息不对称。劣币的接受者不知情,使劣币的流通成为可能。其二是道德缺失。将劣币当作良币花出去,是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其三是监管不力。货币当局没有最大限度避免劣币扩散,比如没有及时做好劣币鉴别、估值工作,没有及时回收劣币、重铸良币,没有针对以次充好行为建立问责、惩罚机制。这三个因素也可以借用来解释干部“逆淘汰”现象,进而为我们抽薪止沸、驱逐政治生态的“劣币”提供启示。
信息不对称在干部“逆淘汰”中的表现就是用人不察。“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有些干部“带病提拔”,往往是由于选拔任用时组织上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习近平同志说:“有的干部身上有那么多毛病,而且早就有群众不断反映,但那里的党委和组织部门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当回事,让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被提拔起来,岂非咄咄怪事!”知人方能善任。掌握干部的足够信息,是选人用人的前提。掌握干部信息有多种渠道,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群众意见。“知屋漏者在宇下”。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干部身上有什么毛病,群众最有发言权。但群众的很多想法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的。所以,只有更紧密地联系群众,真正向群众敞开大门,才能对干部增加了解,避免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人”蒙混过关。
道德缺失在干部“逆淘汰”中表现为私心作祟。有的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搞“一言堂”“小圈子”,任人唯亲;有的领导干部被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所困,甚至搞买官卖官。这些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私心私欲过重,没有达到“三严三实”的要求。正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拧紧干部思想道德上的“总开关”,生起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正人必先正己,厚德方能载物。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用人观,真正秉持公心选人用人,才能有效避免“逆淘汰”现象。
监管不力在干部“逆淘汰”中表现为制度约束力不强。选用干部,必须依靠制度的硬约束来把关。中央提出选人用人必须把好“三关”: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程序步骤关。把好这“三关”,靠的是严格的组织程序和问责机制。要刹住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违规破格提拔等不正之风,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按原则办事、按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随意变通、程序空转,特别是把选拔问责机制作为一条铁律严格执行,选人用人出问题坚决问责,倒逼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好选人用人的把关责任。“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如果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利欲熏心的侥幸心理就容易滋生。而铁的制度如同孙行者的紧箍,能促使干部心存敬畏、谨慎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