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喜庆百岁 义卖200件书法作品助学

03.01.2014  10:21

马识途在家中的书案上挥毫创作。

       马识途自撰联:为天下立言乃真名士,能耐大寂寞是好作家。

       

马识途书法作品:正道夕阳无限好,何愁光景近黄昏。

       马识途手书北宋思想家张载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原标题: 马识途喜庆百岁 义卖200件书法作品助学   

我练了一辈子的书法,虽不足以登上书坛,但能以书法作品做一件小事,足慰平生了。——马识途

2014年1月3日,是四川文化大家马识途先生的农历生日。“我的人生就此进入百岁了。和10年前一样,这次只做一件事情,搞一个书法义展,所得的资金都用来支持年轻人搞文学。”生于1915年的马老说。

正是在这一天,《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将在四川博物院揭幕。马老挑选了自己的200余件书法作品参与义展义卖,义卖募集的资金将捐赠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奖励热爱文学、家境贫困的学文学的学子。

2013年12月24日下午,成都市中心指挥街,马老的家中,他在自己的书桌前为记者讲述自己的百岁心愿。他的话很简明,并重复了3次:“我进入百岁,家里和亲人不办祝寿活动。”“我们全体亲友都尊重他的选择。”他的女儿马万梅说。

书道——浸透纸背的社会关怀

七律·百岁自寿诗

光阴飞逝竟如斯,

风雨百年与日驰。

一纪沧桑谁共历,

平生忧乐我心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海晏河清终有时。

鼓荡春风中南海,

中华崛起定能期。

高寿百岁的马识途安享着平静生活,内心却依然关心文学,关心校园和社会。面对不断请求登门拜访的人,马老基本采取“不见”的态度,只回应“支持文学、馈赠佳言、举办善举”之类的事情。

而书法,成为马老回应社会的一种做法。10年前,马识途“进入90岁”时,也是用书法义卖的形式表达对文学的关心。那一次的书法义卖有100多幅书法作品,所得的善款,全部捐赠给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族贫困学生。听说“这些学生现在都学有所成,参加工作了”,老人家倍感欣慰。10年后,当大家又提到“过不过生日”时,马老的想法依然没变:和10年前一样搞书法展,支持贫困学生。

这次义卖活动,马老的很多精力都放在了挑作品上,他要挑出“书以载道”的作品。

对即将到来的百岁义展,他道出了自己的观展指南:“我主张‘书以载道’,书法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也是用来讲道理的,可以有所作为。许多书法家只管写得好不好看,不管写的内容是什么。我的书法展,也要体现我的思想,让观众领会书法内容。

此前一个星期,绵阳一家中学找到了四川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曹继祖,希望求得一幅马老的字,要雕刻在学校的中心广场上,马老欣然提笔写下“钟灵毓秀”。2013年12月初,马老为成都的一次慈善活动提供了自己的硬笔书法作品。

除了这类社会活动,马识途给自己和身边的亲朋立下了规矩:不再为别人炒作而题写书名。而对支持文学和慈善活动,他有求必应,态度豁达:“他们拿去做什么,我也没管,只要是这类好事情,我都愿意提供作品。写的都是好话嘉言。

书写——从未停歇的文学关爱

寿星明·百岁述怀

过隙白驹,逝者如斯,转眼百年。忆少年出峡,燕京磨剑,国仇誓报,豪气万千。学浅才疏,难酬壮志,美梦一朝化幻烟。只赢得了,一腔义愤,两鬓萧然。幸逢革命真传,愿听令驰驱奔马前,看红旗怒卷,铁骑狂啸,穿山越海,揭地翻天。周折几番,复归正道,整顿乾坤展新颜。终亲见,我中华崛起,美梦成圆。

90岁书法,100岁依然是书法。经过主办方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商议,马老百岁书法作品义卖所得将在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奖励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学成就、同时家境贫寒的学子。

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马老的善举一定会对文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会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奖,妥善使用这笔善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说。曹顺庆还表示,“马识途文学奖”将每年颁发,包括一二三等奖。一二等奖用于表彰奖励学院中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绩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等奖主要侧重于支持爱好文学的贫困学生,充分体现马老的人文情操。

此次展览的具体承办方负责人赵文溱介绍,马识途为书法义展提供了200多件作品,“主要是他喜爱的隶书作品,还有一些是行书作品。

我们初步对全部作品进行了预估,价值应该在200万元以上。”赵文溱对这批书法作品的评价是,“它们是马老书法艺术最集中的一次展览,全面表达了马老的书法艺术造诣,艺术和收藏价值很高。”据介绍,马老的书法作品将以每平方尺5000元为底价义卖,全部200余件作品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10余件、近10年书写的150余件、今年的30件,都是由马老亲自挑选的满意之作。

200多幅作品,马老最喜欢的是哪些?面对这个提问,马万梅笑了:“都是他老人家自己精选的,每一幅都是他满意的。不好、不满意的,他是不会拿出来的。这是他的原则。

在马老家中,一本百年书法集已印制完成。将要展出的200余件作品中,有马老自作的传统诗词作品,其中有七律、赋文、七言、七绝、五律、七言古风等多种体裁,体现了他深厚的传统诗词功底;另一部分是他所钟爱的古代名家诗词,以及汉简、《千字文》等。马识途很喜欢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杨升庵和李叔同的诗词作品。

书法作品题材丰富,包括马老关注现实的作品,如:长江水灾,汶川特大地震等;反映亲情友情的有:迎巴金老人归,赠金庸,与西南联大老同学相聚等。其中还有马老从50岁到100岁各个阶段的自寿诗词10多篇。马老介绍说,这些诗作中,有些是从未发表过的。

不谙篆籀真草,未学颜柳欧苏,自幼习隶,摹临汉碑,未得神髓,公余之暇,信笔涂鸦,聊以自娱,或赠亲友。迄未以书法家自命也。今寿登百域,竟异想天开,仍欲办书法义展,以所得资助贫困大学生。如有仁人志士,共襄盛举,参加义展,乐观其成,我当额手为拜。”12月25日,在义展新闻发布会上,马老的女儿马万梅带来了老人刚刚写下的感言,浸透着文学的关爱,更有社会的担当。

书情——难以释怀的书篆情缘

贺新郎·登滕王阁怀古

骚客临江渚。仰崔嵬、云蒸霞蔚,气凌湘楚。画栋朱檐今再构,气字恢宏逾度。惜未见、朝云暮雨。云淡天高平畴绿,凭危栏、望西山南浦。惆怅意,竞怀古。阁中帝子今何去。只空余、长天一色,落霞孤鹜。健笔王郎沉百越,留得高阁如故。繁华梦、都成尘土。拍遍栏干诗未就。望沧浪、潭影空凝伫。晚烟起,渚头树。

百岁高龄的马识途,如今依然坚持书法创作,精神好的时候,总要写几张。“书法是你的‘面子’,也是在外面走动的‘敲门砖’。面对陌生人,首先就要看你的字写得怎么样。”马老说,“俗话说,三天不练手艺生,所以要经常练习。

马老出生在书香之家,从小进入私塾读书。马识途回忆说,习字从发蒙就开始了。当时每天的功课,第一是读古书,“四书”、《古文观止》,先生每讲一段,就让学生读熟。第二就是写字,每天要写6张一尺见方的纸,其中五张写鸡蛋大小的字,另一张写指甲盖那么小的字。

在中国作协主办的《作家通讯》里,马识途曾感言:“余六岁发蒙即学书,先描红,继学颜,后终专学隶,临古碑名帖,垂八十年,无大长进,仅得皮毛。惟得数句真言:‘书贵有法,书无定法,要在有法无法之际,于有法中求无法耳’。

马老的书法,一直在文学圈中享有盛誉。2005年5月,马识途文学创作70年暨《马识途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座专家热烈研讨马老创作成就之后,饶有兴味地参观了同时举行的“马识途书法艺术作品展”。80多幅书法精品,与12卷本的《文集》交相辉映。

80岁之前,马老还是一个篆刻高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与篆刻几乎是连成一体的。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盖上自己雕刻的印章,成为文人不可替代的印记。马万梅捧出几枚印章让记者看,仔细查看,有刻在石头上、造型奇特的“七十壮丁”、“马识途作于古稀之年”,也有“人长寿”、“驽马”等规整的篆体印章。

原来,上世纪40年代,马识途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师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李广田等,曾向闻一多请教篆刻技法,得到这位大家的倾囊相授。

80岁之前,马识途从来都是自己篆刻。但随着年岁渐长,他眼神越来越差,只好自己先在脑海中构图,然后让儿子马建生帮着刻。

这些印章,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马老的书案上。如今,只要马老有精神,每天下午3点,马老挥毫泼墨之后,它们都会听从马老的调遣。

□本报记者 黄里 余如波

记者手记

文人清简

2013年12月24日,成都细雨纷飞。

马识途的家位于城中心的指挥街,家中没有什么特别豪华的装潢。沙发上满是磨损的痕迹,坐下去便是一个大坑。书架上,《资治通鉴》《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华文学通史》《汉语大字典》等摆放整齐,还有《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马老阅读面之广,让记者咋舌。

偌大的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大书案,十几支各式毛笔列在笔架上,一方方印章安然而立。

书案后的墙面上,有一幅马识途自书的《桂湖集序》。上世纪八十年代,巴金回到故乡成都探访时,曾和张秀熟、艾芜、沙汀、马识途同游桂湖。马老此“”即记此次游历。马老手书的序文后,还有另外四人的签名,“蜀中五老”在此相聚。

这其实是一件复制品,”马老告诉记者,“原件已经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了。

桂湖集序》的正对面,一块“人寿百岁”的匾额苍劲有力。马老女儿马万梅介绍说,这是不久前从《泰山金刚经》里“集字”而成。匾额左侧,还有一幅笔意简洁、雄健飘逸的骏马。“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画上这行题字,正是百岁马识途健旺精神的写照。

此时,距离马识途百岁书法展,还有不到10天。记者坐在客厅里,觉得没有半点“百岁寿辰”的气息,只感受到文人的清简。

不办寿宴、不收贺礼、义卖书法、资助寒门……细想来,这样的百岁诞辰,何尝不是一份献给社会的大礼?

长寿密码

不言老 要服老

很多人都很好奇,马识途为什么如此长寿?马老回答说:“因为良好的作息规律与达观的生活态度。”短短的一句话中,藏着诸多奥秘。

诀窍一:尊重自然,乐观豁达

马识途总结出了一首《长寿三字诀》:“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这首《长寿三字诀》,在老年朋友中广泛传播。

对马老尊重自然规律的养身之道,省作协秘书长曹纪祖有亲身体会。2011年11月,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马老突然有点感冒,四川代表团几位负责人建议:“马老,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看吧?”马老却乐观地说,“我了解自己的身体,就是个小感冒,没什么了不起。进了医院,东检查西检查,反而折腾。耽误我上会。”马老照常出席了会议。

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乐观豁达。”马老这样解读《长寿三字诀》的第一要诀。

诀窍二:关心社会,耳聪目明

每天早上6点半醒来,马老都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这是他几十年形成的老习惯。早饭后他就读报读书,要读本地的报纸、《文学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炎黄春秋》《南方周末》等等,以及别人寄送的各种期刊和书籍,新书古书都要读。直到上午11点休息。午饭后,他一般不会马上午休,会写写字,看看书报,差不多下午两点左右午休,4点起来看书、写字或者接待来访的朋友同仁。晚饭后收看《新闻联播》,晚上10点之前便上床睡觉。

90岁前,马识途每天都要到外面去散步一个小时。后来医生建议不要上街了,他就在家里购置了跑步机、扭腰机,每天坚持活动半个多小时。每日半小时的锻炼,还让马老找到了写文章的内容,他根据室内健身的体验,编写了老年软体操“十段锦”,顺序是从头顶到脚面,洗面、揉眼、搓脸、揪耳朵、敲腿……

什么时候全面地写下来,又是一份馈赠社会的好礼物啊”。马老笑着说,要写的东西太多了。

拾零

专栏写作

两个多月前,《四川文学》副主编高虹拜访马识途,马老拿出一个本子翻给她看。“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都是老人家空闲时构思的小说题材。”高虹说,她细心数了一下,大概有七八个小说的提纲和素材分类。“马老的带有纪实性、回忆性的随笔是最受欢迎的。《四川文学》为马识途开辟了专栏‘西窗闲话’和‘西窗闲文’,专门刊登马老的这类作品。

搜到旧作

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告诉记者,2013年12月初,一位老朋友带来信息:他儿子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份文章,作者竟然是马识途。马万梅立即上网查找,果然发现了一家网站上有1935年发行于上海的《中学生》杂志,在杂志的第51期上发表了马识途写的《万县》。接着查询,又找到了发表于《战时青年》1938年创刊号上的文章《到农村去的初步工作》,它记录了马识途作为一个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