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乡“精准扶贫”演绎传奇
马公乡党委书记文东(中)同群众开院子会商量扶贫攻坚事宜
5月以来,广元市青川县马公乡成为全省扶贫工作战线关注的热点——该乡探索实践的“精准扶贫”试点经验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简报刊发,供全省学习借鉴。与之映证的是,通过“精准扶贫”,该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生态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减少170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5个百分点……
马公乡,这个“5·12”地震极重灾乡,一个人口仅有1200多人、到县城需2个多小时车程的偏远小乡,靠什么走在了全省扶贫攻坚工作前列、打造出“精准扶贫”这张闪亮名片?5月24日,笔者一行深入马公乡,破译它的神奇密码。
□李泓江 王生伟
党员干部打主力
帮扶队伍很给力
“由于地理条件差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马公乡积弱积贫,扶贫攻坚转化任务十分艰巨。在县委的关心下,成立了县乡党员干部驻村帮扶队伍,为马公乡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马公乡党委书记文东告诉笔者,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每季度都要到马公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据了解,为打好马公乡扶贫攻坚战,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强海英为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帮扶马公乡扶贫攻坚工作组,乡上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乡党委班子成员为队长的4个驻村工作队,具体指导村社扶贫工作。而县级帮扶部门、乡机关干部每人分别联系3-4户、10户贫困户,实现了全乡110户贫困户、335户一般户帮扶全覆盖。
民主公开大家选
扶贫对象准识别
在马公乡公开栏上,一张表格把全乡110户286人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晒”得一清二楚。村民景兴伦热情地介绍:“这是昨年选出来的贫困对象,没有半点虚假。”景兴伦说,“虽然我家有两个孩子读书,也比较穷,但这些家庭比我还穷,更需要帮助。而且这都是大家评选出来的,很公平。”
“精准扶贫,就是要把扶贫的对象找准,把有限的帮扶资金用于最贫困的群众、最紧迫的事情上,起到‘真扶贫、扶真贫、扶好贫’的目的。”文东告诉笔者,为了找准扶贫帮扶工作对象,乡党委制定办法、村党支部组织实施,按照党员干部大会民主推荐、社员大会群众评议、初步名单全村公开、乡党委审核全乡公开、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的“四步两公开”办法,从全乡445户1203人中选出了110户286人作为贫困帮扶对象,党员群众一致认可。
走村入户问民愿
量身定制做规划
锅坛村周友云家银杏套种柴胡5.5亩,夫妻俩农闲时出门务工,年收入6万元以上,成为全村“先富起来”的典型。“我们能够种植、务工两不误,得力于乡上的好规划。”据周友云介绍,去年4月,乡扶贫攻坚工作队来到他家,详细询问他家的人口、劳动力、致贫因素、林地面积和发展愿望。一周过后,工作队再次来到他家,同时带来了一张“全域扶贫攻坚量化到户明白卡”,卡上把他家的基本情况、产业规划以及帮扶党员干部的名字、联系电话写得明明白白。
选准了扶贫帮扶对象,只是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 “怎么扶”的问题。县、乡帮扶工作队认为,必须把客观条件与老百姓的愿望紧密结合,才能扶到要害处,扶出成效来。为此,工作队在全乡开展民情大调研大走访。在进村入户“问”、村民大会“议”基础上,为全乡445户制定了“五个一”总体发展规划,即每户建一个生态庭院、发展一个增收项目、力争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培训一个致富明白人、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以上。量身定制的发展规划让群众明确了发展内容,干部明白了帮扶责任和着力点。
党员干部走在前
干群携手建家园
在朝阳村屈秀荣家,女主人一扭沼气开关,不到4分钟,半锅水就沸腾了。“要不是何书记第一个建沼气池,我们肯定还在用柴灶呢。”起初,村民们担心沼气建不成,用不好,推动很难。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乡党委动员村党支部书记何自红家先建,用事实说话。当何自红的沼气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大家的心一下子“热”起来。但是,马公乡路途远,材料运输成本较高,村民们很犹豫。何自红通过班子会议决定,主动先垫支每户1000多元,统一购进材料,等大家沼气池验收合格后再用补助款充抵。村支书服务到了“家”,大家争先恐后干起来,2个月后,朝阳村149户85%以上都建好了沼气。
朝阳村党群共建柴胡种植科技示范片十分吸人眼球。示范片占地500余亩,参与农户78户192人,其中党员19人。“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出资、出力、出技术,产业收益全归群众。”文东告诉笔者,为了壮大产业,乡党委除了制定补助、奖励等激励政策,还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产业户提供技术、劳力、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服务。在示范片的带动下,目前全乡累计发展柴胡3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