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问非盟总部肯尼亚:拟建合资航空公司

12.05.2014  13:30
核心提示:昨日 (5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据随行的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介绍,李克强总理在访问非盟总部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了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5月9日抵达有“东非经济发展火车头”之称的肯尼亚,这也是他此次访非的收官之站。

  昨日 (5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据随行的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介绍,李克强总理在访问非盟总部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了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

  “肯尼亚是东非乃至全非的航空枢纽,航线运营、专业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中方支持专业企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与肯方探讨建立合资航空公司、航空支线运营、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合作,进一步强化肯航空产业优势,便捷肯及地区旅客出行。”高虎城说。

  连续3年成肯方最大投资国

  李克强在访问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时,肯尼亚记者提到中肯贸易不平衡。

  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中肯贸易额达32.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肯尼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国。通过双边贸易,肯尼亚倍感自豪的鲜花、茶叶、乳香等特色商品进入中国。

  “贸易状况是由市场决定的,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将在两方面采取措施。”李克强说,一是中国政府愿为肯尼亚适销商品赴华推介提供便利,二是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扩大对肯制造业等领域投资,积极参与肯工业园区建设,帮助肯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商务部统计,在投资领域,自2011年起中国连年位居肯尼亚最大外资来源国。去年是肯尼亚大选年,多数国家对赴肯投资持观望态度,但中方的直接投资增长了52.5%,达1.2亿美元。

  目前,肯尼亚已成为中国在东非地区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在肯完成承包工程合同额71.3亿美元,覆盖公路、电力、港口等众多领域,近3年年均签约规模超过15亿美元。

  高虎城说,中肯两国均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任务,在电力、铁路、航空、能源与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需求迫切,合作潜力巨大,而东非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也为双方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航空运营等方面开辟了新空间。在他看来,中肯新的合作点有四个领域,即向石油、地热、电力、农业等领域拓展。

  不过,高虎城认为,此后的合作将由单纯建设向前期设计和后期运营发展,延长合作链条。“以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建设为主脉,拓展蒙巴萨港及沿线公路、电力等项目合作,使项目间形成联动与支撑。向有利肯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提供融资支持,将项目收益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减轻肯政府债务负担,促进肯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肯合作除了此次颇受瞩目的区域航空领域外,民生环保领域将是下一步合作的着力点。

  “授人以渔”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已在肯尼亚开辟了一块职业培训“绿洲”。

  1995年开始,中航国际在肯尼亚开展培训活动,并向肯尼亚政府出售其所需的航空、车辆和工程机械产品。

  中航国际东非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虽然现在利润不是特别高,但是前景还是不错的。”

  中航国际在内罗毕跟肯尼亚高教部、科技部联合,于2010年1月启动了人才培训项目,每年可以为当地的糖业生产、农业机械和车辆维修等行业培养1万工人和机械师。

  根据肯尼亚政府的计划,肯尼亚想要在2030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目前这个东非最富的国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4.16亿人口中,有一半在贫困线以下。农业为这个国家提供了75%的就业。2011年,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统计,农业占肯尼亚GDP的28%。工业制造业占16%。

  上述中航国际人士说,“非洲很多国家没有意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这多少阻碍了其经济发展。”

  中国公司提供的职业培训项目可以帮助当地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这有助于其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中国应该在非洲多投资,以投资促进贸易,而非仅仅将商品卖过来。”这位负责人的看法多少给中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一剂“药方”。

  “除了农业和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其实有很大空间可为,特别是为中小企业进入非洲的服务业。”一位当地的中企负责人认为,很多中小企业想要进入非洲,但缺乏服务支持。

  为了完成肯尼亚政府到2030年的远景发展规划,中航国际跟肯尼亚教育部签署了1亿美元的合同,帮助肯尼亚高校实验室提高研究能力。

  上述中航国际人士表示,“我们负责设计和建设实验室,提供和安装电器设施、机械和试验设备。除了培训老师和学生,我们还参与设计学校院系,编纂课程,提供教学材料。”

  2013年,中航国际提供的设备已被运往肯尼亚的10所院校,超过300台机床和600台教学用的实验平台已安装和调校完毕。

 

  增加当地税收和就业

  中国企业赴非投资不仅带来了公路和铁路建设,还有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

  高虎城对当地媒体表示,多年来近90家中国企业在肯投资兴业,支持了当地旅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填补了数字电视、水泥等产业空白,有效促进了其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增加了当地的税收与就业。

  一位为中国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路桥)开卡车的当地人吉春古(音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前没有在中国公司上班赚钱不多,娶不起老婆,在中国公司工作后,不仅结了婚,还可以养家糊口。

  之前,吉春古在内罗毕一家企业作领航员,每月赚116.5美元,而在中国路桥工作后,每月收入是原来的两到三倍。“内罗毕的食物很贵,但很幸运的是我在中国路桥工作,很多人还饿着肚子呢。”吉春古说,2000年他结婚了,现在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他妻子在路边卖菜,沿路走下去就是中国路桥的一个工棚。“现在,经济形势都不怎么好,但目前我的三个小孩都去上学了。”吉春古说。

  现在,吉春古已是中国路桥肯尼亚内罗毕办事处卡车队的负责人,他每月赚的钱是当初的4倍。

  “我的小孩以我为荣,他们说爸爸在中国的大公司工作。”吉春古说,“我们很感恩中国公司愿意雇佣当地人。在中国路桥,我们相处得像弟兄一样。”

  在中国公司工作的肯尼亚人大多跟吉春古一样感同身受。

  目前,中国路桥在肯尼亚雇佣了超过1500名当地工人。中方管理人员有50名在当地为疏导闹市区的交通,帮助修建内罗毕南部环路。

  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肯尼亚代表处的负责人说,自1997年他们到肯尼亚之后,为超过6000名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