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郑志朋:少年心有鸿鹄志 知行合一向北大

27.12.2022  12:41

编者按: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宏图盛景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更是青年的;是青年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大好际遇,更是青年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神圣责任。

为充分发挥青年榜样引领作用,凝聚蓬勃奋进力量,教育引导全校学子学习榜样、争做榜样,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青春榜样”专栏再次持续报道我校2021-2022年度“西南科技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他们以青春之名追求卓越,以奋斗之笔书写青春。他们的自信自强,来自于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他们的过硬本领,来自于勤学苦干的锤炼。他们的“学霸简历”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或是潜心科研、蓄势养锐,或是履责践行、勇担重任,或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望全校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知不足而奋进,守初心、担使命,将青春气息和奋斗气质自觉融入时代的洪流,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青春,创造新业绩。

郑志,数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已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市级奖4项,院校级奖6项,并作为第一负责人成功申报2022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是2021-2022年度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双向奔赴  坚定开启 科研路

电磁波是要看频率的,比如0.1—10频率的电磁波,对其中某一个频率进行吸收就是窄带,对其中很多频率吸收就称为宽带。”初见郑志朋,他给人的印象是沉稳冷静,寡言少语,但当谈及研究领域时,他却滔滔不绝。而这场科研之旅,也是一场“双向奔赴”。

将时针拨回到大一。2019年进入学校,校园里浓厚的科创氛围让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他深受感染,他默默激励自己,要向榜样学习,勇于探索,潜心科研,在西南科大的校园里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于是主动去旁听了解学院的所有实验室及研究方向。在参观了解数理学院各实验室后,郑志朋最终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找到了想要加入的科研团队——极端条件物质特性联合实验室光电器件团队。令他欣喜的是,实验室的易早老师也主动邀请他加入光电器件团队,这让他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难得的奔赴使郑志朋激动不已,决心要搞好科研,于是不敢辜负每一刻,开始坚定地踏实走好每一步,将勤奋与努力化作一颗颗石子,铺成自己的科研路。     

守正创新   稳步前行寻 突破

进入实验室后,在实验室师兄的带领下,郑志朋熟悉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软件的使用,学会了如何做科研、如何搜索文献等等。他通过前期调研查资料,发现目前科研成果对太赫兹波段的研究较少,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于是决定在太赫兹波段这个领域进行深耕。他明白这意味着路上会充满荆棘与未知,但郑志朋却说:“做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科研成果本身,而是为了将不断迸发的想象和创意付诸实践,并且加以创造,使它实现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因此,郑志朋在太赫兹波段研究的路上从未动摇。他希望通过研究设计出能完美吸收、完全透射等特殊响应的微纳超表面结构,并扩展在探测、隐身、开关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从而推动太赫兹技术的发展。

从发现问题到设计出研究方案,郑志朋花费了许多精力,但也还算走得顺利。而在真正开始实验后,他就迎来了第一个困难。郑志朋想运用传统的金属结构将太赫兹结构化,以实现太赫兹波段的超材料吸收器,但传统的金属构成的超材料功能十分固定,不具有可协调性,限制了器件的应用范围,无法达到令他满意的效果。但他始终相信:“不断的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郑志朋又进行了调研,通过不断地翻文献查资料,他发现了相变材料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实现从金属态与绝缘态之间的可逆切换,与超材料的可协调性十分契合,并且与他想要的多功能结构十分符合。发现了这一材料的优越性,郑志朋的科研工作算是真正地迈出了第一步。

砥砺奋进  持续深耕书华章

在找到正确的研究路径后,周末、节假日、寒暑假……这些本该休闲放松的日子,当其他同学快乐地结伴出行,享受假期时,郑志朋却坚定地选择了“住在实验室”。查文献、找思路、做实验、算模型……实验室的“蜗居”是他每日的常态,不辞辛苦不怕孤独是他保持的心态。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进入科研关键期后,凌晨的校园,清冷的月光与昏黄的路灯交织,泼洒在已无行人的道路上,黑夜衬得校园越发寂寥。但就是在这样安静的校园里,光电器件团队的实验室还亮着一盏灯,在实验室里待到凌晨是郑志朋那段时间的常态,但郑志朋仍然面临着无法获得令他满意数据的问题。在实验室陪伴着郑志朋的是冰冷的实验计算机,即使面对数据演算失败,他也从未想过放弃,他说,“不论是论文被拒,还是计算故障,都不算失败,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通过反复实验、不断调整,翻阅英文资料,查找专业名词,在郑志朋付出了近一年的努力和心血后,创新性地将超材料与相变材料相结合,研究并首次实现了窄带与宽带灵活切换的功能,他的第一篇论文的研究成果成功于2021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光学领域顶级期刊Optics  Express(中科院二期)上,为很多研究学者提供了更广泛的设计思路。论文成功发表后,郑志朋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又转换思路继续深耕,以第一作者身份再次发表了两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并成为高被引和热点论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探索科研的这条道路上,从来不是畅通无阻,一马平川的,而是充满波折、徘徊甚至反复。这条路很长,但郑志朋走得很坚定,每一步都有迹可循。他在这条路上努力奋斗,自我提升,持续成长。

学习有方  夯基固本拔头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郑志朋在科研方面的成绩离不开他扎实的专业基础。他的平均绩点4.15,位列专业第一。班上同学都说,他特别喜欢动脑钻研,善于分析梳理,通过多学科交叉学习,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与学科逻辑链条。郑志朋也提到,由于每学期都有10多门课,想要把科研和学习同时抓好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在摸索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主干知识学习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即把学科知识看作一棵“”。首先,把每一学科的一个主干知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主要知识全部吃透弄懂,形成一个枝干网,接着在这些主干知识之间建立每个学科的逻辑链,然后再去推导剩下的枝干知识,开枝散叶,让这棵“”越发繁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好专业知识,也能节约很多时间,将精力再分配到做实验中去。

同时,郑志朋也说,除了从书本上学习知识,也要从老师身上学习。正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一时一位老师的教导,一直影响着郑志朋。那位老师告诉他们:“大学里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更要学习老师在生活中、竞赛中、科研中传授的知识。”听了这番话,郑志朋也用心地去发现身边每位老师在他们的生活中、工作上或是科研里的闪光点,不断学习,随着在老师们身上汲取新的知识,郑志朋也不断完善了自我。

铸魂塑能  全面发展促成长

郑志朋在大二大三学年担任物理1903班班长,尽管学业和科研已经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但他仍然将班级工作处理地井井有条,尽心尽力地服务每位同学,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班级内学习氛围浓厚,同学关系友善和谐。除此之外,郑志朋在服务同学们的过程中自己也成长了许多。他提到,在担任班长的过程中,他也学习到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如何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第二方面是办公技能的提升,包括PPT制作、文件处理、任务统筹安排分工;第三方面是表达能力的增强,此部分的锻炼也在冥冥之中为他的保研面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郑志朋也积极参与到了志愿实践活动中去。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为有效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助力巩固疫情防控防线,绵阳市志愿者协会特招募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以绵阳市广场和周边区域为主,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大众宣传疫情防控、解读政策措施、稳定社会情绪等。郑志朋在看到招募信息后就立马报名参与了。他认为,青年大学生本就应该用热情与担当,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自身的成长与锻炼。在这次志愿实践活动中,郑志朋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个小时,树立起了学生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努力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认真负责,表现突出,被绵阳市志愿者协会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

知行合一”是郑志朋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他始终秉承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理念。不论是科研、学习还是实践,他都用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那些为梦想奋斗的日子,都在2022年的秋天有了收获。

少年凌云志,逐梦正当时,保研北大对郑志朋来说不是逐梦的终点,而是他在另一个平台上的新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郑志朋也会一路高歌前进,自信而坚定地朝着他梦想的方向行进。

(王丽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