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团员青年热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18.09.2017  10:54

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按照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和部署,校团委于今年3月至9月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意识”,提升“四个自信”,校团委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团学组织的重要学习任务,号召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学习热潮中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校团委秘书处秘书长 陈依培 :不曾亲历,何来感同身受?不曾深入,何来身体力行?实践方能出真知,正是这七年的知青生涯,让习近平总书记亲身感受到广大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意志,体悟了民生,坚定了信念,取得了民众的共鸣。这段经历,更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之后的岁月里,特别是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复兴之路的奋斗道路上,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深邃的理论思考,让国政国策,在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发展国家利益的中心下稳步前行。我们广大团学干部,作为学生团体的代表,在服务同学、建设美好校园的过程中,更要学习好,秉承好习近平总书记身上踏实稳重、注重实践、深入群众的良好品质,不断从实践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更好地为学校和同学们做出贡献。

  校学生会主席 代雪 :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习近平将一腔青春热血泼洒在陕北高原上,磨练了他优秀的品格,淬炼出了他坚韧的进取精神。在艰苦的知青生活中,一点一点加深了对人民的深情,他曾表示我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自信心。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将深切的为民情怀和坚韧的品格留在了黄土高原,也铸就了现如今的习近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正是有了这样鲜活的群众榜样,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热血满腔,发扬实干精神,坚持百折不挠的坚毅品格。

校社团联合会主席 杨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段出自《孟子》的话,早已烂熟于心,但近期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地理解。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才华和天赋都不能代替它。人都是有惰性的,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坚持下来了?因为坚持的本质在于心,心中有梦,就不会畏惧前方路途遥远,心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人思想上的懒惰。当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回头想想是什么支撑你走到了这里。为了那份坚持到底而获得的喜悦与满足,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说放弃。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布玲: 七年,艰难岁月中磨砺坚强意志;七年,漫漫长路中铸就务实品格,七年,似金光阴中诠释担当意识。”当《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一字一句走进眼睛,再淌入心底,我仿佛看到黯黄灯光下总书记在博览群书,感受到黄土高原上总书记的厚植为民。这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本树立青年正确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注入每一个共青团员的思想意识,坚定青年的理想信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工作中心怀感激,志存高远,注重实干,不断创新,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建设伟大“中国梦”汇入不竭动力!

针灸推拿学院学生会主席 胡秀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条重要治国理念,从梁家河的支部书记到全党的最高领导人,从一口沼气池到亿万人的中国梦,一路上都是他实干的印记。叙述者们口中的故事已经时隔40多年,艰苦的岁月也随之一去不复返,但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依旧没有褪色,并在今天迸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砥砺我们前行。我们青年学子应当以青年习近平为标榜,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做一名有志且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临床医学院2016级九年制中医学班长 张欣悦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后,我仿佛看到了习总书记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报国热情。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满腔热忱,毫无怨言,总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积跬步之行,得四海遨游!正是有了这七年的知青岁月的磨砺,铸成了总书记艰苦朴素心系家国的伟大情怀。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我们又有何理由眼高手低,不愿俯首甘为孺子牛?特别是现在有些年轻人,好高骛远且脱离实际,不务实地空谈空想说报国……我辈当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学院2016级中药学二班团支书 吴晓庆: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在于思维、行为的不同。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生活概况,第一是震惊:一个人的自制力原来可以这么强大;一个人原来可以如此热爱学习和思考;一个人原来可以如此坚强。第二是敬佩:发自内心最强烈的敬佩。十六岁的我可能还被爸妈的溺爱包裹着,而未满十六岁的习近平就主动报名去贫困不堪的陕北“插队”。特别是桥桥大姐在火车站送习近平的场景,让我触动很深。陕北当时真的是个穷乡僻壤,跳蚤到处都是,没有米饭和肉吃,能吃上一口酸菜就算幸福了,尽管如此,尽管承受着生活上、体力上的压力、心理上更巨大的压力,习近平也不抱怨,不向困难低头,怀揣着过于常人的求知欲、上进心,完成了精神的升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环境,认真学习,努力成长。

                                                              (供稿/校团委  刘蓓   编辑/刘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