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走生态扶贫路 建“绿色银行”
青川立足林业资源大县实际,积极探索护林、造林、用林等多渠道增收模式,使贫困群众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一是参与生态护林增收。建立健全生态护林机制,将生态护林岗位全部投向贫困户,将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贫困群众聘用为生态护林员,在坚持“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优先考虑贫困程度较深的家庭,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由乡镇人民政府与生态护林员签订生态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职责,由所在乡镇林业站对管护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和定时考核。全县691名贫困群众通过生态护林实现年人均增收4800元。组建36个乡镇护林队,带动1100余名贫困户参与政府购买林业资源管护的社会服务,年人均增收800余元。二是参与植树造林增收。深入实施“绿化全川青川行动”,用好用活退耕还林等政策,引导群众放下斧头少砍树、拿起锄头多栽树,实现林农得利、政府得绿、社会得益。全县6965户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20412.98亩,主要栽植茶叶、银杏、油橄榄、山桐子、核桃等经济林木,户均获得政策补贴350元以上。2017年,全县产银杏叶4000余吨,实现产值24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1100余元。积极培育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林地流转+租地务工”长效增收机制,全县共流转林地26万亩,成立林业专合组织15家,500余户贫困户通过林地流转和在林场务工分别获得财产性收益和工资性收入。三是参与科学用林增收。坚持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适度发展生态康养、林下药材、生态养殖、森林蔬菜等林业产业,实现“青山”变“金山”。创新推出“林+菜”“林+药”“林+禽”等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黑木耳、香菇等森林蔬菜,培育了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生态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香港、台湾、欧洲等地区,带动50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