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优"区域将降低容积率 调减规划人口185万
“中优”规划范围示意图
成都市中优区域规划人口密度将从1.58万人/km2调减为1.36万人/km2。昨日,市规划局正式发布《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将从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对中优范围进行优化提升。
规划范围主要以五环路为界
市规划局介绍,《方案》前期已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目前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查。按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规划思路,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涉及“11+2” 的区域结构,面积共1264平方公里。中优范围内各行政区中面积大的包括新都区(234km2)、双流(173km2)、龙泉驿(143km2),小的则有青白江(3km2)、温江(28km2)、天府新区(48km2)。
2017年预计改造老旧院落649个,共计41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3个,共计428万平方米;建设小游园、微绿地128个,共计128万平方米;打造特色街道52条,共计5.9万米;改造重要地段37处,共计526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堵点81处,共计6.4万米;调迁批发市场、物流仓储共57个,共计812万平方米。
市规划局介绍,将以项目组织为中心,进一步促进存量空间的提升,推动区域发展。总体实现短期见成效,两年内有较大提升,全面增强市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并以此为示范,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中优”区域“三降两提”的目标。
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在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上,《方案》提出从“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及降低人口密度”三个方面来实施。
“成都容积率过高是导致交通拥堵、城市形态较差、特色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方案》针对降低开发强度,将中优区域分为核心区、一般地区、特别地区,在不同区域内实行不同的住宅基准容积率标准,如核心区最高容积率为2.5,特别地区1.5。商业基准容积率也要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如核心区内平均容积率为4.0,最高容积率为8.0。
在降低建筑尺度上,将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管控。如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周边、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希望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在降低人口密度上,目前中优区域规划人口密度达到1.58万人/平方公里,《方案》提到将通过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商品市场及一般仓储物流、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置换现代服务业和降低容积率等方式,“中优”区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1155万,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人/km2调减为1.36万人/km2,每平方公里将减少2200人。
严查“破墙开店”及违建
在提高产业层次上,将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同时通过疏解非核心区功能、优化产业形态、注入新兴业态等方式来进行提升。
《方案》提出,中优区域主要承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核心功能。通过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批发市场及仓储物流、逐步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等方式,疏解非核心区功能,上述调迁近期主要针对绕城以内区域进行,禁止新增布局低端性生产性工业,推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对于优化产业形态,将优化现有工业业态,工业用地主要用作工业研发、工业总部、工业营销功能使用。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含商兼住、住兼商项目中的商业、办公部分)应当严格按照规划用地性质及规划许可开发、建设、销售、使用,严禁擅自改变为居住用途。加强社区住宅建筑底商控制,商业应独立设置。严厉查处“破墙开店”及违法建设。
在注入新兴业态上,从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等方面来提升。
特色风貌片区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主要从塑造特色、完善配套、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等方面进行。针对特色塑造,将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18片城市特色风貌片区及86条特色风貌街道,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特色风貌街道则要以空间尺度、优化景观品质、强化风貌特征、延续传统文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引导。
配套上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设一批如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成都科学馆、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制订行动计划,全面加快实施建设。充分利用大型公园绿地,配置公园配套用房及文化、体育、青少年教育、科技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
在交通改善上,形成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街区制,区域内城区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增加“P+R”停车场。
环境提升上总体布局构建河、渠、湖、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增加小游园、微绿地,天府绿道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在全市铺开绿网。文化上则构建形成“一核两带四廊多点”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提升打造浣花溪、少城等文化片区。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中优”
范围内 各行政区 面积
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涉及“11+2” 的区域结构,面积共1264平方公里
“中优”区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1155万,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人/km2 调减为1.36万人/km2,每平方公里将减少2200人
针对特色塑造,将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18片城市特色风貌片区及86条特色风貌街道,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
行政区 面积(km2)
锦江 61
青羊 66
金牛 108
武侯 77
成华 108
温江 28
双流 173
龙泉驿 143
新都 234
青白江 3
郫都 89
高新 126
天府新区 48
总计 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