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初调研成都防汛工作:全力打赢这场攻坚硬仗

10.07.2014  19:49

防汛抗灾 预防为主 全力打赢这场攻坚硬仗

图为黄新初向工作人员了解成都市下穿隧道排水情况

    核心提要

    当前,成都市正处于主汛期,防汛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未雨绸缪、精心准备、主动应对,把各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坚决打赢防汛攻坚硬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生产生活安全。

    7月8日20时至9日8时,成都市出现入夏以来第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双流、新津、蒲江、彭州等地,上述地区有66个监测点雨量在50毫米以上。得知汛情后,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立即前往市防汛指挥中心和城区部分点位,检查指导防汛工作。他强调,当前,我市正处于主汛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牢固树立“防汛抗灾、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切实抓紧抓好相关工作,全力打赢这场攻坚硬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生产生活安全。

    在市防汛指挥中心,黄新初听取了水务、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情况汇报,了解了全市汛情综合情况,并通过视频监控,随机抽查了金牛、都江堰、金堂、双流、新津、邛崃等地汛情和防汛工作备战情况。此次强降雨,导致市域范围内府河、芦溪河、金马河、江安河、蒲江河等河道水位出现上涨,但均未超警戒水位,武侯、青羊、双流等地出现局部内涝,通过采取应急排涝措施,道路积水已清退。黄新初说,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大家对这次强降雨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应对措施也是比较得力的。

    红星路南延线下穿隧道全长2.8公里,是我国西南地区目前建成的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功能性最强、跨度最长的城市下穿隧道。隧道内采用了数字化自动管理系统,动态监控水位变化,一旦达到警戒水位,12台水泵将自行启动抽水,每台每小时可抽水800立方米。黄新初在参观隧道视频监控中心时说,大城市要细管理,这套数字化自动管理系统用于防汛,将进一步提升城区防汛工作精细度。随后,黄新初还来到锦江桂龙大桥,察看河道堤防建设情况,要求充分考虑河流水情及两岸地形,科学规划设计,建成百年工程,提升防汛抗洪能力。

    调研中,黄新初强调,防汛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根据成都多年来的防汛规律,7月上旬、8月下旬常出现强降雨天气。特别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我市遭遇的极端气候灾害强度增加、频率增高、影响增大,呈现出大雨则洪、多雨则涝的特点,甚至多次引发地质灾害,易发生自然性破坏、生产性破坏、生活性破坏,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未雨绸缪、精心准备、主动应对,坚决打赢防汛攻坚硬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生产生活安全。要实现“两个安全”的目标,各项工作必须做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一要强化研判工作,既注重一般规律,也注意新的形势变化,积极开展防汛会商,确保汛情信息准确、科学决策应对;二要加强预防,“防汛抗灾、预防为主”,水务、国土、交通、建设等部门要提前备好有力的预防措施,确保招之能来、来之能用;三要有效联动,市、县、乡、村上下有效联动,干部群众有效联动,政府企业有效联动,真正形成一个管用的、有效的“措施链条”;四要落实责任,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深入一线,加强领导和组织,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实行24小时监测,时刻把这根弦绷紧,把这件事抓好。特别是中心城区,要注意提高防涝能力,加强排洪管网清淤、疏浚和治理,做好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交通等保障设施检查维护,确保棚户区、地下车库、下穿隧道等重点区域排涝系统正常运行。

    市领导刘超、黄建发、胡元坤、谢瑞武参加调研。(记者 张魁勇 摄影 王熙维)

    原标题: 黄新初在调研防汛工作时强调防汛抗灾 预防为主 全力打赢这场攻坚硬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