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的政治意涵与国家形象
作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张仕荣
近现代意义上的阅兵就是各国政府对本国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和军队出征、凯旋、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节日、缅怀先烈、树立国威军威、彰示抵御外侮的决心和意志。国家阅兵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意志,传递不同时期的政治意涵,也是国家形象的集中展示。近现代各国的阅兵模式不尽相同,但是在内涵上鼓舞民众意志、锻造国家精神却是相通的。
阅兵从形式上划分有苏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美式阅兵等模式。苏式或俄式阅兵非常正规,数目庞大的三军士兵按照精心设计的队列方阵,迈着整齐威武的正步从广场走过。俄罗斯在每年5月9日都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同时展示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红场阅兵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更加夺人眼球。每年俄罗斯官方还邀请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加入阅兵或者观摩队伍,在阅兵现场不少莫斯科市民眼含热泪,向这些老兵致敬。可以说,每年的红场阅兵都是俄罗斯人接受爱国主义洗礼的重要途径。英式阅兵基本上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如在英国女王生日时阅兵,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侧重于缅怀本国军队过往的光荣历史,阅兵式上会出现很多早已淘汰的兵种及武器装备,部分方阵官兵会穿着老式军服受阅。法国国庆日阅兵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常规性阅兵活动,从1880年开始,每年的7月14日都要举行一次。法式阅兵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大陆国家,其特点是士兵走正步时的步幅比英式阅兵小,对车辆方阵的编排带有较强的艺术气息。美式阅兵主要有美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娱乐性、表演性和商业性较强,犹如一场精彩热闹的武装大游行或狂欢节仪式,士兵受阅时只走行军步伐,不走正步。一些国家的阅兵还有欢乐嘉年华的意味,如印度等国阅兵。所有这些国家的阅兵无论选择在胜利日还是国庆日都宣扬了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阅兵的组织形式一度受苏联影响较深,近年来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兵模式。
从阅兵性质上划分则有正义性阅兵与非正义性阅兵两类。正义性阅兵中最为闻名的二战时苏联红场阅兵,1941年11月7日纳粹德国军队已经到达莫斯科附近,集中了18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准备向莫斯科进攻。面对严峻的德国法西斯入侵形势,斯大林仍然决定如常举行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并在阅兵式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当时的阅兵现场比较混乱,一些士兵满脸战尘、衣着邋遢,分列式的徒步方阵没有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受阅部队接受完检阅后随即开赴前线作战。因此,有些苏联史学家戏称,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不过,在众多军事学家的眼里,这却是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里的的奇迹”。曾有位苏联史学家讲道:“很显然,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可莫斯科依然镇定自若,甚至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阅兵,这无疑是莫斯科充满勇敢与智慧的表现。”现在卫国战争胜利日是俄罗斯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胜利日当天举办阅兵式已成俄罗斯的国家传统。
美国当前由于海外驻军多,七十年代后很少国内阅兵。但是1945年“密苏里”号的受降仪式至今仍然历历在目。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字仪式结束由四百多艘庞大战舰组成的编队气势磅礴,长空里两千余架美军战机以密集编队的队形,雷鸣般掠过受降仪式现场,其宏大声势令人肃然起敬,宣示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人类的和平必然到来,有力地展示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强大。
非正义性阅兵最为典型的是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的阅兵,其目的是为了恐吓和镇压被占领国,摧残被占领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如1942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后扶持的“伪满洲国”成立十周年“阅兵庆典”和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在被占领国搞的多次阅兵庆典,虽然极尽奢华和大摆排场,却最终掩饰不了其色厉内荏的本质和走向覆亡的命运。也许是因为二战侵略国的不光彩身份,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渲染武力的印象,日本没有举办过海陆空三军同时参加的大型阅兵,各支自卫队每三年单独阅兵。统一后的德国也比较低调,基本不搞阅兵活动。
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阅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最著名的包括开国大典阅兵、新中国成立后十周年阅兵、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阅兵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这些纪念和阅兵活动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立不屈的精神状态以及推进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意志。
2015年9月3日上午,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这次阅兵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庆日阅兵不同,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代表着国家对民族先烈的祭祀,是对人民抗战的缅怀和对民族精神的纪念。这次阅兵不只是军事现役人员和军队装备的展示,同时还组织为国家和民族做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参加阅兵,而在抗战老兵中既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也有坚持抗战的国民党老兵,这代表了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民族各界的心声,即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富强的殷切热盼。
一些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虚化历史,刻意曲解中国的和平诚意,力图通过离岸平衡遏制中国的迅猛发展,消解中国纪念抗战活动和阅兵的积极影响。其实,基于反思历史的启示,践行维护和平的理念,应该成为人类共有的、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的价值观。和平是目的和归属,不是口号和手段,因此在国际政治和双边关系中,必须去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更不应重归冷战思维与行为模式,必须从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比对中汲取人类维护正义与塑造和平的动力与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