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87号文或鼓励银行套利 释放5.5万亿信贷

29.12.2014  13:48
核心提示:编者按:据海通证券研报测算,央行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后,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降幅将在5%。其中,兴业银行降幅最高,达11%。此举
          编者按:据海通证券研报测算,央行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后,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降幅将在5%。其中,兴业银行降幅最高,达11%。此举意味着可释放约5.5万亿信贷额度空间,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而这也是国务院决定增加存贷比弹性的根本目的。

  [如果银行刷同业存款,那就存在一个期限错配的风险,将长期限的一般性存款转变成短期限的同业存款,而且同业市场的利率是波动的,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2月27日晚间,央行387号文正式版(《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终于曝光。

  该文内容与12月24日平安夜《第一财经日报》独家报道的《非银同业存款不交存准银行重大利好传来》的主要内容完全一致。

  经过了几日的“消化”尤其是在看到“387号文”之后,市场人士开始幡然意识到,“387号文或在鼓励银行表内套利”。

  从理论上而言,这种套利空间的确存在,一位银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评论道,“以后要转做通道的同业存款”。

  现实中是否会存在这种套利空间?央行又为何要“鼓励”这种套利?

  鼓励银行表内套利?

  央行387号文规定:“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新纳入存款口径的存款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上述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上述存款的利率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而定。”

  MFI经济学家江勋、研究员尹伟认为,上述规定就是将之前的表外套利转为表内套利,银行表内就有了两套信贷体系,不同的存款准备金、不同的利率管理。换句话说,相当于把原来作为“侧室”表外的同业往来“扶正”了。

  尹伟表示:“"表外双轨制"直接变成"表内双轨制",实际上央行在"鼓励"金融机构在银行表内直接进行监管套利。”

  一位城商行人士也对本报记者笑称,“以后专做同业存款”。

  这非常好理解,同业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但存准率为零,银行不用缴纳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这样就化解了存贷比的束缚;同时,同业存款的利率遵循市场化原则,利率要高于普通存款,而且不受基准利率及其上浮10%区间的约束。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的测算认为,只要一般性存款转换为同业存款的成本低于3%,银行就有这种动力去做转换,而这将导致一般性存款的流失和同业存款的增加。

  那到底如何操作?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银行A有1万亿元一般性存款,如果A银行愿意,可以将这1万亿元一般性存款以同业拆借的方式拆借给基金或信托公司,其在资产端就形成了1万亿元的同业贷款,然后,这些非银机构将这1万亿元以同业拆借的方式拆给A银行,那么A银行在负债端的原来1万亿元的一般性存款就变为1万亿元一般性存款和1万亿元同业存款。

  按照387号文新规,上述2万亿元存款中只有原来的1万亿元一般性存款需向央行缴纳20%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需要上缴2000亿元,另外的1万亿元同业存款则无需上缴存准金。也就是,2万亿元的存款一共缴纳了2000亿元的存准金,原来的存准金率被大幅摊薄。

  另外,A银行向非银机构拆出以及从非银机构拆回的资金利率均按照市场化利率协议进行,不受基准利率和10%上浮区间的限制。

  用一位西南部城商行人士的话说:“这样的操作可以反复刷,但风控是否能过是个问题,这个套利的过程其实就是加杠杆的过程。如果银行刷同业存款,那就存在一个期限错配的风险,将长期限的一般性存款转变成短期限的同业存款,而且同业市场的利率是波动的,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银行是否会这么做要看不同银行的风格。”

  双刃剑

  不过,这样的做法对银行来说,亦是一把双刃剑,很有可能推高其业务成本。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由于需要绕道非银机构,银行需要支付通道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无风险利率上升,非银机构发行各种产品以同业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从而获得较高收益。这不但会推高银行资金成本,还会导致银行客户和资金流失。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和人为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操作,不但套利空间很大,而且风险很低,非银机构的产品吸引力远远高于直接在银行存款。”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在此情况下,为了留住客户,银行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客户购买非银理财产品,再将资金以同业存款存入。但如此一来,银行不但需要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客户主动权,“估计银行不会有很大动力”。

  一箭多雕

  不过,央行显然对上述所谓“漏洞”有所预见,也没打算让这个“漏洞”永恒存在。

  因此,387号文强调“上述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尽管没有明确说,但传递的信号基本上是确定的:不缴存准只是暂时的。

  “现在不收存款准备金,但没说以后也不收,央行这次的做法很有艺术性。”华南某股份行人士亦称,从新规内容来看,央行是将非银同业存款作为流动性调节工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要求银行的非银存款上缴存款准备金。

  再做个简单的解释,假设A银行目前有100万亿元存款,20%的存准金意味着该银行的负债成本为20%(暂时忽略银行支付给储户的利息),假设纳入该银行存款统计口径的同业存款规模有10万亿元,该部分不缴纳存准金,则意味着这110万亿元存款共缴纳20万亿元存准金,摊薄下来,存准率由原来的20%降低到18%,也就是说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下降,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至于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方面,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

  原本市场预期同业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如果采用一般性存款的存准率,则将从市场上冻结大量资金,如此,在年底流动性本来就偏紧的情况下,不抽水本身就意味着变相放水,而且不需要通过央行降准来对冲。

  在上述深圳股份行人士看来,央行上述规定,隐含着鼓励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套利之意,此举可使银行将大量表外业务转入表内,从而有效抑制影子银行规模。未来一段时间,在银行表外业务进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可能会迅速萎缩。而另一方面,非银同业存款利率高于一般存款,具体执行又由各方自行商定,将使利率浮动空间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隐蔽的利率市场化手段,影响不仅仅限于调节流动性。”该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