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引进“深海海归”
03.02.2016 09:47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一年前,我省高规格举行高层次人才迎新春座谈会,释放尊重人才、招揽人才的强烈信号。
一年后,这场与高层次人才的“约会”如约而至。2月2日,全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迎新春座谈会举行,再次将在川两院院士代表、2015年国家科技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代表、2015年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代表邀到会场,建言献策四川发展。
今年,与会专家说了什么?他们还有哪些期待?
高精尖人才如何引?
建议:采取分类分级的差别化引才
未来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如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元伟建议,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引才体系,扩大重大引才计划覆盖面。他提出采取分类分级的差别化引才思路,重点引进“深海海归”“外省海归”“青年海归”。
针对“深海海归”,即在海外“潜伏”多年尚未回国的战略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应开展“三顾茅庐”“一对一”恳谈,实行“靶向引才”,为我省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环节“聚高汇尖”;针对“外省海归”,要重点瞄准外省“千人计划”入选者,特别是掌握大量前沿科技成果的“海归”,以优惠政策和最大诚意,邀请他们来川开展成果转化或创办子公司;对于“青年海归”,要加大“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支持力度,集成省级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倾斜,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未来发展生力军。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陈永灿则建议,采取“行业+企业+高校”模式,利用省校合作吸引省外科教资源入川。
产学研不通怎么办?
建议:建市场化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产学研“梗阻”怎么通?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数之联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周涛建议,重点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和产业集聚。
这个32岁入选国家第一批“万人计划”的青年才俊说,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推动创新要素高度聚集、产业集约发展,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有成功范例。他建议我省瞄准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要剥离于政府或高校院所体系,与参建单位之间是技术依托和项目委托关系,实现所有制多元化、运营管理市场化。”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何川对于打通产学研环节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他建议抓住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大契机,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构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体系,包括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研究院、建立轨道交通装备第三方咨询认证中心等。
创新创业环境怎么建?
建议:发展“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成都皓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熊效李在座谈会上提出,发展“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同样,对于一个地方而言,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所在,不在于高楼林立,而在于创新文化和创业环境。”曾在美国硅谷创业的熊效李对于硅谷的环境印象深刻,“创业企业在设计制作新产品时需要一个零件,园区里可以10分钟找到;园区内有熟悉各种业务的律师提供咨询服务,一个下午就可以办齐开公司的全套手续。”
熊效李建议省委、省政府借鉴硅谷模式和中关村模式,探索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组织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研究,鼓励大学科技园与地方产业园区有机链接,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促进和带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也应既要当好“管家”又要甘当“保姆”,打造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一呼即应、一帮到底,为广大师生和创客提供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03.02.2016 09:47
故
事
关于开展股权融资实操策略公益培训的通知
各中小微企业: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股权结构并持成都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