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12 月初,教育部公布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泸州市榜上有名,成为了四川省仅有的两个地区之一。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涛认为,泸州之所以能够申报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几年来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办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质量观以及由此而生的教育政绩观,有力促进了泸州教育发展。
近三年来,泸州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得到深入实施,在省内、省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先后在全省、全国作经验交流。成绩的取得,为泸州成功创建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委政府:建成全省第一流的教育强市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泸州市委、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在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2011年3月召开泸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结合泸州实际,制定颁布了《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泸州市2011~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全省第一流的教育强市,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为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纲要》提出了泸州未来10年的十个重大工程和十项改革试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明确规定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试结果。
市委、市政府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对县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给教育部门下达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并在打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强化管理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刘涛认为,当前泸州教育改革正逼近“临界点”,超越它,重大的突破才能发生。为此,这几年泸州教育行政部门强化教育管理,着力推进教育改革。
强化课程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市教育局明确提出“三开”(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程)和“三开放”(即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开放、学校体育器材保管室开放、学校计算机房开放)要求。对未按照相关规定开课的学校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制。泸州在开好课程方面得到保证的同时,做到减轻学生负担,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此外,为了提高非统考学科教师的积极性,泸州根据学科课时比例来分配教师的中高级职称评定,这就解决了统考学科教师和非统考学科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
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开发。2011 年,全市开展“文轩杯”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材的电视展评活动,全市100 多套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参加评比,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改进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机对接,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强化学生课业负担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011 年,制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3 年减负计划,逐步解决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全市城区幼儿园和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自主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阅读课外书籍和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更加充足。
强化教学改革管理,积极推动新一轮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结构改革实验。有机衔接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实现教学结构优化和教学流程再造。全市教育系统课改热情高涨,不少学校主动加入到教学改革行列。
优化调整评估方案,建立考核导向机制。坚持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结合,强化定量评估的权重。重点调整修订了《县区素质教育评估方案》、《普通高中毕业班素质教育评估方案》、《初中素质教育综合评估方案》和《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等4 个方案,改革高中招生制度,积极引导县区和基层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各县区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学规程,并按照规程加强对学校的教育视导和督导。
各级学校:产生强大内生动力
其实,泸州教育改革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上”,同时还要来自于“下”。市教育局义教科科长谢铭认为,改革既需要庙堂之高的共识,同时江湖之远的共识也不能忽视,而上下互动,使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共识一致,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取得突破,教育发展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这几年,泸州各级各类学校迸发出自觉的改革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实施教育改革,产生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泸州教育改革实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要我改”和“我要改”的有机结合。
据谢铭科长介绍,这几年泸州各级各类学校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开展自主研究。在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自主开展教学改革的学校达172 所,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普遍建立了乡镇学校协作片区教研制度,片区内外的交流协作、重大课题协作攻关等各种教研科研活动活跃。各级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具有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树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观。
各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体育大课间操和艺术教育活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作业多、资料多、考试多、体育锻炼时间少、社会实践少、睡眠时间少、营养不合理等问题。
(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