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涵养土地人口新“红利”
2013年,遂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居全省第3位,但全市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不到3万元,效率低下;随着产业承接地的建成,越来越多企业落户,但遂宁劳动力却不断流走……以土地为代表的“资源红利”与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口红利”正在渐渐消失,西部丘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遂宁该如何应对?“治虚胖”、“强筋骨”是应对之策。在转型发展中,遂宁一方面强化资源集约利用,一方面加强技术工人培训,涵养土地和人口新“红利”。
“治虚胖”清理低效工业用地
4月7日,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正在对机器进行调试,一派忙碌景象。而此前,这家公司所在地还是一片“围而不建”的“僵尸土地”。通过政府回购的方式,短短一年时间,这里焕发出生机。
“经济发展建立在土地等资源的低效利用上,是‘虚胖’,早晚要摔跤。”去年,遂宁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低效用地清理整治活动。
根据遂宁经济发展情况及土地使用情况,未按期完成开发建设的土地;投资强度没有达到合同约定(合同未约定的,以地方投资标准、国家最低标准为依据),仍有调整利用空间的工业用地;2012年以来投资和引进并单独供地的企业和项目,城市规划区内每年税收低于5万元每亩、城市规划区外每年税收低于4万元每亩的工业用地;2012年以前引进和投产,连续三年亩均税收在2万元以下的企业用地被认定为低效工业用地。
在对264家工业企业进行摸排调查后,遂宁全市处理和正在处理的低效用地141宗,面积达5223.1亩。
“强筋骨”园区迈进“技工时代”
4月8日,遂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川柏狮光电车间里,梁兴旺正在查看员工操作是否规范。这个2010年进入柏狮光电的一线员工,因成功解决节能灯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被提升为车间主任,成为近百号员工的“头儿”。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理顺一线人才的上升通道,将普通员工培养为优质劳动力,让员工都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今年开年,柏狮并未受到节后“用工荒”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遂宁,但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依靠地区廉价劳动力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子,越走越窄。作为遂宁市的产业工人集中区,以及唯一一个“国”字头的开发区,遂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成熟的技术工人,是园区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最可靠的因素。”据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锋华介绍,经开区从多方面提升工人素质。截至2013年末,经开区吸纳产业工人3万多人,中高级人才、技术人才500多人,创业型、领军型人才100多人;园区企业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10多所高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合作。(冉茂君 记者 任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