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安居区精准发力拔“穷根”

08.07.2015  10:36

   安居区深入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驻村帮扶工作

  精准发力拔“穷根

  7月2日,正逢安居区城区赶集的日子,虽然下着雨,但安居镇宝台寺村村民姜方木依然骑着三轮车沿着新修的村道路向城区方向驶去。“今年蔬菜长势好,昨天在地里摘了满满一车蔬菜,趁今天赶集到城区去卖掉。”姜方木笑呵呵地说。“多亏去年的扶贫资金,把村道路修通了,要不种的蔬菜只有烂在地里。”姜方木的老伴这样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安居区不断向上争取扶贫项目,整合资金,突出“路、水、产业、民居、增收”着力重点,创新工作思维,狠抓工作落实,使全区扶贫开发形成了以整村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为“一体两翼”的新格局。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不仅让扶贫村旧貌换了新颜,还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扶贫

  清除致富“拦路虎

  “前段时间,我们完成了村道路的路基平整和连砂石铺筑,即将打混凝土。”在横山镇方圆村村道路施工现场,正在忙活的徐昌平笑着说,有了扶贫项目的支持,村道路终于动工开建了。如果天气好,再过两个月全村人就可以告别走了半辈子的泥巴路。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在该村实施基础扶贫项目。”据安居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2015年安排5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该村的村道路建设。“有了扶贫项目资金,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主动集资22万余元用于村道路建设。”建设过程中,方圆村还成立了质量监督组、理财小组和领导小组对村道路修建进行全程监督。

  横山镇方圆村道路建设只是安居区基础扶贫的一个缩影。本着“群众缺什么就扶什么”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安居区把解决扶贫村行路难、饮水难、居住条件差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突出以“”为单位,打破乡、村、组界限,配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联系县领导、包村部门、驻村干部共同努力,充分运用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统筹、捆绑发放,同时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破解资金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4年,安居区扶贫项目累计建成村组道路120公里,蓄水池126口,整治山坪塘246口。今年,安居区还将投资615万元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时间,一番大干、快干的基础扶贫浪潮在安居乡村火热翻滚起来。

  产业扶贫

  斩断贫困户“穷根

  “今年底,这两头猪就可以卖了,今年可以过一个好年了。”马家乡偏岩村的贫困户杨友余看着圈舍里两头长势喜人的小猪崽一脸喜悦。2014年,杨友余家被确定为该村的贫困户,从区级部门到镇村干部都想着法子帮他家脱贫。“我觉得养猪还不错,也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杨友余向干部们表达了自己想养猪的想法,没几天,两头小猪崽就送到了他家。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思路,安居区依托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激励扶助村民发展种养殖业等增收致富产业,将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与贫困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力争使每一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优势产业、每一户农户都有增收致富项目。

  同时,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安居区变“输血”为“造血”,变送衣、送粮为送技术、送信息,由帮种、帮收到帮调整、帮出售,确保每户农户都有一个“明白人”,都能掌握一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目前,全区先后组织贫困农民1200余人次参加电子、家政、服装等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增加了贫困农户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

  驻村帮扶

  精准发力助脱贫

  “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家还有哪些好的想法?”7月3日,安居区林业局干部庞莉娟再次来到驻村帮扶的贫困村——磨溪镇向阳村,与村干部和部分贫困户座谈交流,为该村的产业发展支招。今年以来,她几乎每周都会到该村走访,了解村里的情况和贫困户的想法,为村里发展产业出谋划策,解决贫困户需求。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铺得好不好,影响着扶贫的效果。”安居区扶贫移民局局长周奇武这样比喻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今年,安居区从62个派驻单位中,选派了82名干部,组建了82个驻村帮扶工作组,组织全体驻村帮扶干部,对联系村内的贫困户,通过“1+1”“1+X”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使贫困村村村都有驻村工作组,贫困户户户都有帮扶人。同时,安居区要求干部职工在驻村帮扶中,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因村施政、因户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帮扶到户,措施到人,帮助每个贫困户“斩断穷根”,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正在安居乡间铺筑延伸。

  (遂宁日报记者 邓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