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通通信枢纽进一步强化 有力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

20.08.2019  17:4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都在《规划》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应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利用对外通道发展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货运部副主任魏波。

随着《规划》深入实施  成都枢纽城市定位将进一步强化

“《规划》中已经明确,成都是国家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陆海新通道陆端双物流枢纽之一。”魏波说,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西部铁路投资建设和提质增效力度,现在从成都出发走向世界的铁路通道已经有很多,比如南向铁海联运班列(蓉欧+东盟)、西向中欧班列(成都)、东向沿江班列(蓉-汉-沪)等,这些都已成为西部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通道。

魏波表示,随着《规划》深入实施,出入川铁路运输能力将进一步释放,枢纽布局将进一步完善,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服务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以铁路为骨干,无缝衔接海、江、空、公等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通道,极有条件升级为西部重要产业发展轴和‘一带一路’重要贸易走廊,推动成都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供应链枢纽城市定位进一步强化,有力带动四川乃至西部高质量发展。”魏波说。

开发“全货航+高铁快运+班列”等组合物流产品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成都如何发挥独特的经济地理禀赋、产业贸易特质和营商环境优势?

对此,魏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西部陆海新通道,扎根于“西部”,着力于“”,关键在“”,发展有“”。他建议成都重点从探索实践交通物流支撑城市建设发展新模式、实践交通物流多式联运集群发展新模式等四个方面加速实践与着力。

一是探索实践交通物流支撑城市建设发展新模式。魏波表示,《规划》中成都所辖交通枢纽、物流园区重点项目均以铁路为基础,将对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带来深远的有利影响。规划的成都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包括沿线多式联运中心),可将东进各新城和国家级天府新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串联,与进出川主要铁路、航空、公路网互通,有助形成西部内陆特大城市以绿色交通环网为脉络,对内集约开发、对外全域开放的区域港产城一体化格局,有望成为一条服务成都城市建设及产业升级的“珍珠链”,助推四川南向开放及国际贸易发展的“黄金弧”,承载成渝城市群相向发展的“合作带”。

二是探索实践交通物流多式联运集群发展新模式。魏波说,打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形成多方式集疏、全链条服务、一站式通关的枢纽口岸,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的重要途径。“建议加快建设以天府国际机场及空港铁路货站为核心支撑的‘成都天府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实施‘双铁进港’工程,推动国际航空、铁路、公路口岸‘三港合一’,开发‘全货航+高铁快运+班列’等组合物流产品。”魏波说,这样可以聚集公共服务资源全要素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货物集疏难、要素流动难,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畅通”,有效吸引适空适铁外向型产业及市场集中布局,推动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探索形成西部内陆立体交通物流开放门户聚合发展、供应链枢纽经济深度开发的新模式。

三是探索实践交通物流促进产业贸易发展新模式。“物流成本及供应链协同效率日趋成为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力、转型升级竞争力的关键。”魏波建议,成都应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城厢铁路物流基地功能,服务国际铁路港和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发展,探索西部内陆港与国际贸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四是探索实践交通物流带动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魏波告诉记者,未来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也应是供应链金融中心,“基于铁路多式联运的单证金融化、流程信息化,将为破解内陆中小企业融资难开辟新途径,为城市金融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新工具。”魏波建议,我市应用好陆海新通道规划与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红利,重点推进以铁路运单物权化及铁路联运单证一体化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拓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业务应用场景,构建路地合作的多式联运、供应链及物流金融平台和贸易物流金融业务规则,探索形成西部内陆以交通物流激活科技金融,并以科技金融助力交通物流、促进产业贸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