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激发扶贫活力因子
蔡家村村民收获南瓜。
□张玉婧 张登雄 文/图
一辆辆满载“蔡家南瓜”的汽车在平坦的水泥道路上驰骋,一支支欢快的舞蹈在宽阔的蔡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轮番上演,一张张笑脸在蔡家村村民的脸上幸福绽放……很难想象,这些场景就发生在省定贫困村——宜宾县白花镇蔡家村的日出日落之间。
2015年8月25日,宜宾县选派110名优秀党员干部 (包括宜宾市选派的2名)分赴110个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在扶贫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良好社会风气引领等方面发挥特长和作用,曾艳就是其中一位。
摸脉定穴,开好致富良方
“曾书记来了之后,立即清查了那些不符合条件的 ‘贫困户’,还给我们立下军令状,一定修通水泥路,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我们先是抱着看看的心态,但慢慢的被她的那股干劲感动,所以就算是我卖掉了自己的牛,也要交上集资款。”9月23日,笔者走访蔡家村,该村贫困户罗义高说,在这之前,村里共收了两次集资款准备修路,但由于大家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一直都收不齐,导致路一直修不成。
被选派到蔡家村五天以后,曾艳通过走访、调研,摸准了蔡家村贫困的症结——班子不齐,群众不信,道路不通,产业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曾艳三天之内连续召开七次村民大会,重新选举出3名村民小组长,18名村民代表,完善了村组领导班子,刷新了村民对“干部”的认知,终于将集资款收齐,达到向上争取资金的标准,修通了蔡家村10多年没修成的5.5公里村道,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为蔡家村发展产业、如期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蔡家村不但修通了村道,还修建2.5公里组道和2.65公里的产业发展路,并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项目改造民房42户,在上级支持和多方筹资下,新建了64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让村民们有了办事、娱乐的地方。
脱贫致富,搞好产业发展
要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产业支撑是关键。蔡家村的土壤、地势、雨水等条件都非常适合南瓜的生长,种出来的南瓜更甜、更大,南瓜籽也更饱满。于是,曾艳积极和蔡家村对口帮扶单位宜宾县纪委监察局、县民政局和县国调队联系,带着村民们成立了民益种植专合社,并和村两委不停跑超市、跑批发市场,在打开销售渠道的同时,还注册了“蔡家南瓜”的商标,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蔡家南瓜’为特色产业的脱贫之路。
“以前,我们的南瓜只能挑到镇上去卖,收入也很少,现在好了,南瓜不愁销,价格也卖得上去。”光辉组贫困户刘帮才一边在自家地里摘南瓜,一边乐滋滋地说,“今年,我光靠种植的6亩南瓜,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
为了帮助村民快速实现脱贫目标,逐步实现致富目标,曾艳带着村民们一边发展蔡家南瓜、大头菜等短期、见效快的产业,一边发展紫槐山药、油樟、油茶等中长期长效产业。目前,蔡家村已种植南瓜500亩,紫槐山药150亩,油樟250亩,油茶500亩,并成立了2个专合社,引进1个专合社,将200万财政资金量化入股,让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享受固定分红,增强村集体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引领示范,用好扶贫人才
“水泥路修通了,南瓜基地、紫槐山基地也都建起来了,就连‘村公所’也都焕然一新,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可曾书记却要走了……”“曾书记那么辛苦帮我挣钱,升官了我们也很高兴……”原来,因扶贫业绩突出,不久前曾艳被正式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而这只是该县创新用人机制,重用扶贫人才的一个典型。
“以前我们在提拔任用干部的时候,会征求党风廉政、计生等部门意见,而今年我们围绕全县重点工作,新增加了征求扶贫移民局的意见,凡是扶贫工作中不深入基层的、没干出成效的一率不予提拔。”宜宾县委组织部干公办主任寇荣说。
据悉,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宜宾县建立健全了逗硬考核机制,把各级敢于在脱贫攻坚中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重用起来。在2016年换届选举中,必须由扶贫部门对所有乡镇和部门提名为正副科级的对象人员的精准扶贫工作表现作出结论性书面评价,作为县委组织部审核、考察的重要依据,为培养一支强有力的脱贫攻坚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样的用人机制下,被提拔的并不止曾艳一人,还有横江镇厚石村第一书记蒋爱民和观音镇古塘村第一书记唐章彪,真正为想干事、敢干事、善干事的扶贫人才提供了发展平台。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扶贫移民局可对拟提拔对象实行一票否决,这样的考核用人机制进一步激活了扶贫活力因子,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信心。下一步,我县将在扶贫工作中进一步发现成效突出的人才,并且予以提拔重用。”宜宾县扶贫移民局局长罗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