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蓝皮书:我国连片特困区需因地制宜多元化推进城镇化

16.04.2015  11:42

(记者丁栋)由于远离“中心”,中国连片特困区的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15日发布的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建议,连片特困区应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化、有产业根基的可持续性、土地集约和环境友好型、分类推进的包容性城镇化道路。

  该报告是由吉首大学“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课题组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的第二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蓝皮书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14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特征和规律。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全国共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报告指出,连片特困区城市数量少、分布密度低。除西藏、四川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以外的11个连片特困区共辖545个县市区,设市城市(含县级市)只有112个,其中中心城市39个,地级以上城市28个。

  该报告指出,从经济规模来看,连片特困区中心城市经济规模总体较小,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区的平均GDP规模差距非常大。2012年,连片特困区的地级中心城市市区GDP均值仅为179.86亿元(人民币,下同),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区GDP平均规模为1132.81亿元,前者仅为后者的15.88%。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连片贫困地区城镇化率接近30%,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5.5个百分点。2004-2014年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慢于全国1.19个百分点的年均增速。

  对于连片特困地区的城镇化路径,报告指出,连片特困区需因地制宜、多元化推进片区城镇化进程,根据资源条件的不同,连片贫困地区可通过发展旅游、矿产资源、边贸经济、交通节点等推动城镇化发展。

  报告指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的城镇对城镇化政策的需求不同,国家在推进连片特困区城镇化时,应提供具有多种选项的“政策篮子”,包括政策优惠、产业支持、资金援助、设施完善等,让片区内各城镇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