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审计20亿亩耕地问题 违规用地成重点

26.08.2014  14:06

  土地审计“风暴”已于8月中旬来袭。除了过去6年15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耕地也将成为此次审计重点。其中,耕地数量的增减情况和耕地质量将成为主要关注对象。

  根据《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截至2012年底,全国耕地共计20.27亿亩。这意味着,我国将首次对约20亿亩耕地进行全面审计。

  今年3月,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是审计署比较熟悉的方式,因为它主要针对资金去向等的审计。但对于耕地保护,审计署并没有专门进行过审计,只是在对省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会涉及耕地保护情况,而且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易以实物计量。

  董大胜还表示,将在强化耕地保护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离任审计制度。

  此次耕地审计会审计哪些具体项目?这从相关资料中可找到一些线索。

  首先是地方政府提供给审计人员的资料

  记者获得的一份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审计部署会议讲话显示,在耕地审计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准备四项资料: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书、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 农田 保护图;耕地和基本农田增减变化情况表、土地整治项目明细表及验收文件;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省级技术复核材料;以及易地补充耕地合同等。

  其次是地方政府在此次审计前自查阶段,在耕地方面会关注哪些问题

  根据6月份广东省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做好迎接国家审计署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审计准备工作的通知》,在耕地保护方面,主要涉及五个问题:

  是否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调整划定基本农田情况;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拨付使用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情况;补充耕地是否存在占优补劣情况; 农村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开发补充耕地省级补助资金、耕地开垦费、用于 农业 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和耕地储备指标转让收入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

  最后是审计署以前审计发现的耕地问题

  本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审计署审计的耕地问题主要体现在耕地违规用于房产、公园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等问题。比如,根据审计署2012年披露的《24个市县2009年至2010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9个市县违规协议出让或违反招拍挂制度供地,其中芜湖市、中牟县和上海市青浦区3个市县两年度向禁止占用耕地的“主题公园”、低密度住宅项目供应耕地996.69亩。

  佳木斯市、北京市房山区和阳东县3个市县涉及226个土地整治项目、1.83万亩耕地质量不达标或撂荒。其中,3个土地整治项目补充的979.05亩耕地大部分仍为荒草地或未平整的沟渠,难以达到耕作要求;223个土地整治项目补充的1.74万亩耕地,因种植条件差、种粮效益低而被 农民 弃耕,形成撂荒。

  此次土地审计是继 社保 审计、地方债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计划开展和截止时间分别为8月中旬和10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