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农民夜校”成村里新时尚
截至4月底,我省开办“农民夜校”45832所,开展专题培训61.4万场次
记者林凌 何勤华
“五月的索玛花盛开,党的关怀到小山来,办夜校,谋发展,牵手走进小康路……”5月19日,夜幕降临,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农民夜校”传出熟悉的歌声。
去年7月,在海拔2500多米的小山村,全省首个“农民夜校”正式成立。近一年来,在夜校的熏陶带动下,村里民风发生大变化。如今,小山村夜校每逢开课,一座难求。
不仅小山村,在全省多地,进“农民夜校”成农民朋友的新时尚。
越来越火 1426.7万人次参学
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如今在小山村,这首《小山农民夜校之歌》成为学员们课间的必唱曲目。
合唱队伍中,村民阿尔伍各的声音尤其洪亮。“有夜校的带动,脱贫摘帽肯定没问题。”阿尔伍各信心满满。进夜校,学政策、学技能,阿尔伍各自豪的是,从去年夜校开班至今,夜校的课他“一堂都没落下”。
5月19日当天,记者走进夜校发现,近20个座位座无虚席。课堂上正在教授普通话的是不少村民的“老熟人”——从省安监局来喜德县挂职县委副书记的孟静,她也是《小山农民夜校之歌》的词作者。“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写这首歌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夜校、走进夜校。”孟静说。
课间休息后,村帮扶农技员拉马伍沙走上讲台,讲授家禽传染病的防治。他的讲解结合实例,语言通俗易懂,学员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农民夜校”越来越火,类似的一幕在全省多地出现。
“我们农民也不能放松学习”“只要把党的政策学好,把新技术学好,脱贫致富不是问题”……前不久,在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农民夜校”,一堂“跟党走、感恩党、颂党情”的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激起了众人的热议。“大家都很喜欢上这个课。”该村村民汪潘道出了不少基层群众的心声。
截至今年4月底,我省已开办“农民夜校”45832所,累计开展专题培训61.4万场次、参学人员达1426.7万人次。
越办越好重在持续“精准”发力
“农民夜校”还将课堂开进城。5月23日,省安监局助力喜德县精准扶贫第二期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开课。小山村共有26人参加了培训。三天时间,听专家讲课,走进崇州五星村学新风,走进金堂学习肉羊产业,走进龙泉学农家乐产业……村民吉木尔的莫说,每次学习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感到自己在思想观念、脱贫办法上,都和外界有很大差距,要加强学习才能走上致富路。
小山村第一书记、农民夜校校长吴霄介绍,“农民夜校”采取了“培训+活动”“汉语+彝语”“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更多群众在夜校“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新风”。
在内江隆昌市龙市镇岩湾村“农民夜校”,县农林局高级农艺师郑学良讲授了关于果树苗养护的技术课后,还安排时间和村民一起到田间地头实地操作。“课程设置只有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才能受到村民欢迎。”
不论课程设置还是培训形式都体现了“精准”,这正是夜校越来越火的根源。
“精准”从谋划开始。去年出台的全省“农民夜校”教学大纲规定: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需求导向,真正做到“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分类施教,杜绝“一刀切”“一锅煮”。
省委组织部近期的专项调研显示,我省多地“农民夜校”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课程的设置上,各地也各有特点。川南片区注重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升级、外出务工就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成都平原地区着力推进农业经营管理、农村金融、农村电商和新型农民教育培育;川东北片区在脱贫攻坚政策、技术和文明新风培训方面下功夫;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则把教学重点放在脱贫攻坚和培养好习惯、好风气上。
“精准”还需持续发力。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省委组织部在内江、巴中、成都和凉山,分别召开川南片区、川东北片区、成都平原地区、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4个现场推进会。“推进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总结推广办学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夜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为父老乡亲办点实事好事。”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