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年扎实推进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全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种子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川西平原为主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区,以西昌为主的攀西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以盆周山区和川西南高原为主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优势区。
一、主体责任增强。各基地县(市、区)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种子基地建设与管理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7月召开的“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邀请基地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参会,会上再次明确了基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基地建设的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基地建设进度。
二、基地投入加大。梓潼等12个基地县获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财政奖补资金6.39亿元;省财政设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专项,连续6年投入资金 1.75亿元,建设23个国家级和省级优势种子基地;相关市(州)和县(市、区)积极落实基地建设配套资金 3.08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成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
三、督查指导强化。建立种子基地巡查制度、情况月报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将种子基地建设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工程进度、工作成效等纳入各级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作为后续投入和新一轮基地认证的主要依据。今年,落实农业部制种大县考核精神,派出3个工作组对9个国家级制种大县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将检查情况进行全省通报和点对点的问题通报,要求限期整改。
四、基地环境优化。各基地县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促进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两杂”优势区制种保险全覆盖,2017年全省制种基地累计投保面积31.4万亩,占制种面积的81%。严厉打击无证生产、撬抢基地、抢购窜购等违法行为,基地生产秩序进一步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