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打击电信诈骗陷两难
杨女士是某投行的研究总监,但即便有着金融从业者的严谨细致,杨女士还是掉入了电信诈骗的陷阱。据杨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先是收到了公司的一个报销款项,招行95555进行了短信通知,这是一笔真实交易。紧接着杨女士又收到了95555发送的第二条短信,要求杨女士进行手机网认证,杨女士没有多想,点击短信所附的链接进行操作后,她卡里的钱马上就被转走了。并且招行还短信通知钱转给了一个叫陈金晶的工行账户。幸亏杨女士之前设置了每日转账最高额度为5000元,此次诈骗她仅损失了5000元。
杨女士立即报案并向招行反映被盗情况。但招行称,短信是伪基站发出,与招行无关。
反诈骗中心联合办公
伪基站冒充银行客服电话发送诈骗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大面积的诈骗方式。像杨女士这种情况,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责任认定,运营商、银行都不愿担责。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认为,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理清问题,并从链条薄弱环节遏制诈骗。“像这种诈骗,公安方面应该更积极。目前多地各方联合办公有一定好处,但仍属于‘堵’,而不是打。警方应顺着信息流、资金流线索抓捕罪犯。”
付亮说的多地的联合办公,也正是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张喆人呼吁的强化源头监管。
张喆人认为,电信诈骗蔓延的原因一方面是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多、翻新快、欺诈性强,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诈骗逐步发展到网络改号电话和盗取手机QQ号、微信号作案,从以往雇人在境内提取赃款逐步发展到网上转账、境外提现,甚至利用一些热点问题,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此外还包括金融领域和电信领域管理存在漏洞,侦查打击难度以及地方防阻、查处难度大等原因。
“要有效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效能,当务之急在于强化源头监管这一治本之策。”张喆人建议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国家层面和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建立分级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共享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此外,还要完善金融行业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控制银行卡开卡量;加强电信行业经营管理,建立诈骗电话技术拦截机制等。
运营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事实上,对于电信诈骗,运营商并非没有努力。《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移动获悉,自2015年7月份开展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公司针对各类通讯信息诈骗重拳出击。
以伪基站来说,中国移动在全国31个省公司均建设配备了“伪基站监测治理系统”和现场定位设备,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累计配合执法机关侦破“伪基站”案件4748例,缴获设备5351套,抓获犯罪嫌疑人6704名。
针对最为猖獗的国际诈骗电话,中国移动实现了全国国际诈骗电话监控的全面覆盖。截至目前,累计拦截国际改号诈骗电话4.6亿余次,月均拦截诈骗电话约3000万次,国际诈骗电话投诉量较拦截前下降超过90%。
此外,自2015年4月份起,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语音群呼”集中治理工作。通过骚扰电话集中管控平台进行全网监测,利用人工回拨取证及投诉数据分析的方式开展集中研判,对确认违规号码实现一键加黑/关停,进行坚决打击。截至目前,累计研判网间语音群呼类疑似骚扰诈骗号码409万余个,处置违规号码92万余个。
中国联通方面的数据显示,2015年, 中国联通 (4.290, -0.01, -0.23%)月均拦截国际非法“+86”诈骗电话312万次、垃圾短信1.7亿条。
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即便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拦截了几亿的诈骗电话,为什么仍没能堵住电信诈骗的罪恶之手?
有业内专家指出,运营商在防治打击诈骗电话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在法律方面,有关法律指导意见尚不明晰,诈骗电话治理中运营商如果检查通话内容则可能侵犯通信秘密,如果直接阻断通话导致误拦则可能侵犯通信自由,处于两难境地;在机制方面,目前网间违规呼叫是国内诈骗电话的主要来源,但运营商难以进行源头管控和核实查证,治理效果受到较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联动机制等亟待进一步完善。
另外,付亮指出,除了运营商,国内的主要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如腾讯的微信、QQ,阿里巴巴的电商等,类似的信息拦截量也都非常巨大,但打击结果并不理想,在暴利面前,骗子会想尽各种办法绕开监管。所以其认为,反电信诈骗中心只是应急之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识破犯罪行为,自动阻挡信息、资金流动,抓获并严惩犯罪分子,从而更有力地打击诈骗行为。